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论文
 
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
    点击数:3886    更新时间:2009/11/20 22:45:48    收藏此页

“新潮乐”就根据创作需要使用了一些新的演奏技法。如: 用手掌右,左边敲击。 弦枕后演奏。 贴在右弦枕演奏。 在圆圈范围内拍弦。
这些新技法的使用丰富了以往的演奏方法,增强了乐的表现力。同时也应注意到有些非常规演奏技法的大量使用,如有些曲使用在琴码左侧弹弦敲击琴体等并非必不可少的特殊音响,住住从整体上影响音乐的正常进行与表达。
1961年古筝教材会议上,为了便于教学、创作和演奏,对演奏指法符号作了统一的规范。后历经近30年都是沿用这些标记的,而未作出大的改动。80年代“新潮乐”所带来的新的技法其演奏标记多为各作曲家创造出来的,其中一些技法是奏法相同记法不同。这就需要今后对这些技法符号作明确的统一,使之达到科学规范化。
另外在70年代曾孕育着一种不同传统演奏技法的体系,并在80年代推广开来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就是由赵曼琴推出的“古筝快速指序法”。它是以“对称”和“惯性”为理论指导依据,以指序的组合构成弹奏的基础。它为乐创作和演奏开辟了一条新路。曲《井冈山太阳红》、《打虎上山》是这种演奏技法的代表作,乐曲在速度和表现力上都很有特色。
结语
建国后乐创作队伍由小到大,创作水平由低到高,作品形式由单一到多元,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可以说乐能有今天的局面,归根结蒂是乐创作繁荣的结果。创作主体从建国初期的各派家到后来的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古筝艺术人材,直到今天专业作曲家参与乐的创作。每一时期的乐都是作者主观精神世界、音乐感受的写照,也折射出所处时代的印记。
当前的“多元化”是乐发展的定势,是符合时代气息的顺势而为。这种状况也是二十世纪末各主流艺术的终结点。乐创作在这方面启动得较晚,但其运作速度之快,过程之短已成为迅速接近这种状态的契机。
诚然,艺术终归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时代在变,一切都在变化。在此无需作占卜式的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乐发展今后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沿着这种多元化方向发展下去。其音乐具体形态的发展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导致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产生出具有较新的价值品味的乐作品来。在大力宏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今天和明天,这个作为“炎黄子孙的信物”、“华夏后裔的标识”定将会争得更多人的热爱、参予,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注释:
①琵琶和弦包含有两个纯四度协和音程,又内声部只有一个大二度音程的叠置实际上已被外声部呈二个纯五度纯八度的音响冲淡,更难构成“不协和”的感觉。
②引自居其宏在1987年8月4日《文艺报》的发言。
③在浙派传统曲中早已有较简单的双手弹奏的运用,但这种弹法多用在节奏性气氛性低音区,常带有固定低音的性质。
 
作者:张彤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筝乐欣赏应注意形式与意境的结合   下一篇:古筝艺术发展之当代纵观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