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学筝指南
教你学古筝 古筝教学
点击数:4639 更新时间:2009/12/14 13:45:55
收藏此页
轮撮常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
演奏
。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
演奏
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
双手琶音的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
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5、双手柱外刮奏:左右手交替进行柱外刮奏。它主要用于制造气氛,取得某种特殊色彩。
双手配合拨弦的手法很多,以上讲的仅是双手配合的部分指法。双手配合的其他手法还有:a.左手弹伴奏音型,右手弹旋律b.左手弹历音,右手弹旋律c.左手弹旋律,在手弹历音d.左右手交替弹历音,激烈时如急风暴雨;缓慢时如潺潺流水e.左手弹分解和弦,右手弹旋律f.右手弹旋律,左手弹对位性旋律或副旋律g.右手弹旋律,左手弹某种效果(如打击乐、鸟鸣等)
五:学
古筝
古筝
教学 和声与转调
在普通二十一弦
筝
上,有着丰富的和声效果,同时也能够适当进行转调。
古筝
一般采用五声音阶的定弦,没有七声音阶的某些音,也没有各种变化半音,因而
筝
的转调不象其他一些民族乐器那样方便和丰富。
在五声音阶定弦的普通二十一弦
筝
上,我们可以通过左手的按弦和右手指法的变化,而
演奏
出七声音阶的所有音;还可以
演奏
出十二平均律的各种变化半音;还可以
演奏
出多种音程的和音和许多和弦;尤其是通过左手的按音和右手的指法变化也能转几个调(一般可转四、古五个调)。
古筝
的和音:
在音乐中,两个音同时发音,称为和音。
在
古筝
曲中,广泛运用着和音,从传统
筝
曲到现代
筝
曲都离不开和音的使用,这是
筝
演奏
艺术的一个特色。例如,
筝
曲中,常常在旋律音的下方配一个低八度音,从而构成八度和音。这种八度和音广泛使用着,它使旋律音不仅在音量上感觉似有加强,而且在音响上也增强了深厚感,尤其在高音区更为明显除了使用八度和音外,还常使用五度和音(在旋律下方的纯五度配置一个音)、四度和音(在旋律音的下方的纯四度配置一个音)以及三度和音(在旋律音的下方的大三度或小三度配置一个音)等。另外,还常常在八度内附加一个音的音型。
筝
的和弦:
筝
是多弦多音弹拨乐器,单手或双手
演奏
和弦较为方便,但受五声音阶定弦的限制,
演奏
和弦亦有一定局限。
在
筝
上可以用单手或双手
演奏
出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七和弦等。
演奏
这些和弦时,有的和弦音是需要用左手按弦才能取得;有些和弦呈开放位置或在不同音区的同一类和弦,这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拨弦才能取得;有些和弦是分解和弦或和音与和弦的配合使用,这也需要双手配合拨弦才能取得。
筝
的转调:
筝
的转调与定调、移调不同。
定调指的是在定弦时所规定的调高;
移调指的是在
演奏
中根据需要而适当(不超过二度)地移动
筝
码或改变弦的张力,将原调移高或移低;
转调指的是在
筝
曲的音乐进行中,由原来的调转入别的调。
筝
的转调一般是通过左手按弦,右手变换指法以及
演奏
中移动个别
筝
码来完成的。
例如:
筝
的原调是D调,它可以转入下列三个调:下属关系的G调;属关系的A调;还有C调。转这三个调较为方便,转其它的调,因左手的按音增多,右手的指法更为复杂,难于
演奏
旋律,限制了音乐的表现。
在五声音阶定弦的
筝
上,都有相应的关系转调。如A调可以转D调、E调和G调;C调可以转F调、古G调和bB调;bE调可以转bA调、bB调和bD调。依此类推。
随着转调
筝
的出现,为
古筝
曲的转调提供了方便的条件。这些转调
古筝
中大部分是通过改变弦长或改变弦的张力(张力式)使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进行转调的,转调后的散音仍基是五声音阶。当然,这里指的是五声音阶定弦的
古筝
,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率定弦的
古筝
则是另一种情况了。
古筝
的
演奏
技巧十分丰富。
学
古筝
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
古筝
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贵州学
古筝
总页数:
2
1
2
上一篇:
古筝基础教学指法教学之勾的夹弹发及提弹法
下一篇:
教你学古筝 古筝教学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