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论文
现代筝乐之创新
点击数:2213 更新时间:2009/12/18 22:10:51
收藏此页
摘 要: 中国
古筝
艺术的发展颇具历史,
筝
乐作品的创作更是历代艺术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创作和
演奏
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二者在发展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作品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是
筝
乐获得恒久生命力的秘诀,也是它成为当今最受欢迎且普及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的原因。
关键词: 现代
筝
乐;作品创新;技术创新
中国
古筝
艺术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回顾
古筝
的历史,从形制的发展创新到
演奏
方法的丰富变化都充分说明其遵循着推陈出新,创新发展的艺术规律。而就曲目创作方面看,从传统
筝
曲到创作
筝
曲,从反映现实的现代
筝
曲再到现代派风格
筝
曲,可以说是凝结了无数代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
早期的传统
古筝
曲创作主要以
演奏
家为主体,乐曲大多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建国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创作
筝
曲也依然延续着以
演奏
家为主体的创作,但这种创作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对于作曲技法和艺术层面上的探求显得略逊一筹。此后,随着
古筝
演奏
技法的日益丰富以及学
筝
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关注
古筝
曲的创作。这些作曲家创作的现代
古筝
作品在作曲手法、艺术风格和技巧发挥上都显得更加精到且专业,不仅受到专业
演奏
者的喜爱,在社会上也广为流传。
伴随者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古筝
艺术在这个潮流中实现了更广阔的借鉴从而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更加有别于传统,偏重于表现现代音乐概念。这些将西方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新作品的创作对
演奏
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
演奏
风格和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乐器
演奏
技术的发展又为新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支持和空间。下面就从这两方面来谈谈现代
筝
乐作品的特点。
一、作品的创新
1、特殊定弦法。作曲家和
演奏
家们再也不能满足以往传统五声音阶定弦,纷纷另辟蹊径,探寻
筝
曲创新之路。音阶是音乐的“骨架”,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旋律是由音阶来支撑的。随着作曲家和
演奏
家们不断在乐曲创作题材及构思上的突破,近十多年来出现了一批具有新颖特色之特殊定弦的新
筝
曲,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如《长相思》(王建民曲)的定弦采用两组不同宫交替的方法,使乐曲在横向起伏、展开中,调式、调性得以变化。又如《山魅》(徐晓琳曲)的定弦则蕴含一定的无调性风格,这种音阶设定可以根据乐曲内容需要进行多种可能性运用。
2、式结构与和声运用。现代派风格
筝
曲在曲式结构上往往受西方传统曲式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形式的约束。和声运用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和声音响,给人以强烈的现代听觉效果。如《林泉》(叶小纲曲)这首作品深具现代气息,作者运用再现原则进行创作,创作手法虽非常自由但依然具有高度主题材料统一性和发展的逻辑性。此曲在和声运用上也是将西洋色彩与民族色彩交替组合,造成了十分新颖的音响效果。
3、节奏节拍变化。规整对称性的节奏和单一节拍贯穿全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作曲家和
演奏
家们的创作需要,他们力求对节奏节拍变化进行新的开拓,丰富多样的节奏因此成为当代
筝
乐发展的又一特点。如《幻想曲》(王建民曲)中3/4拍与2/4拍的交替便形成三拍子与二拍子两种不同强弱规律的交替从而获得较强的动感。又如《黔中赋》(徐晓琳曲)中的3/4拍与5/8拍的交替也是利用了不同拍子的交替运用达到节奏重音的变化效果。
4、音色的突破。在现代派风格
筝
曲创作中,作曲家和
演奏
家们还试图追求一些更新的音响效果,他们运用一些非常规的
演奏
技法以求得音色方面的新变化。如《戏韵》(王建民曲)的引子段便运用了掌击弦和面板等表现方式来模拟戏曲中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情景三章》(徐晓琳曲)中左手在琴码左侧快提双弦则增加了音乐表现的趣味,达到音响的创新。
二、技术的创新
1、左手技术。传统
古筝
左手的“以韵补声”是利用左手在琴码左侧吟、揉、滑、按、颤等技法表现出来的,有着其它乐器难以模仿之特点,也是
古筝
比其它乐器更具魅力之所在。而现代
筝
曲中左手则更多出现在
筝
码右侧区域,其繁复技巧可谓层出不穷,几乎具有与右手同等强度的弹奏能力。右手能弹奏的技巧,左手也能弹奏,并且还要求其在力度、速度及熟练度上均不逊于右手。左手技法的创新和发展充实了
古筝
音乐旋律多层次发展的需求,使旋律织体更为丰富。如《黄陵随想》(饶余燕曲)中左手分解和弦和小指的开发运用;《云岭音画》(
王中山
曲)中左手轮指和摇指的大段运用等等都是以往
筝
乐创作所不可想象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左手技术发展很快,但不能忽视对其作韵方面的重视,只有“声韵相谐”才能更好地发挥
古筝
这一传统民族乐器自身的优势和特性。
2、右手技术。传统的右手
演奏
技法中,大、中、食指的弹奏占有绝对主体地位,对无名指的使用甚少。现代
筝
乐作品对各个手指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
演奏
者花费多时去仔细揣摩并充分发挥每一个弹弦手指的作用。以往
筝
曲中大多运用的是八度对称弹奏模式,而现代
筝
曲中则广泛使用快速指序技法。这种以指序的任意结合而构成弹奏的新方法,解放了四个手指对于大指的依附而均获得了相对独立弹奏的能力,对
演奏
者的手型、手指弹拨灵活性和指关节弯曲度等也是提出了更具科学性的要求,可以说为
古筝
演奏
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此外,右手摇指技法的改进和提高也不得不提。从最初的食指摇、大指扎桩摇和省去支点的悬腕摇,到1965年王昌元“里程碑”式的作品《战台风》中出现的扫摇、扣摇再到今天以
王中山
为代表的现代
筝
派开创的多指摇,均为丰富
古筝
演奏
的表现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
筝
乐获得恒久生命力的秘诀。现代
筝
乐作品吸收了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精华,在继承本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吸收和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巧,具有兼容传统、现代、古风、前卫、雅俗共赏的多元性,是现代人用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对
古筝
艺术进行的新创造。
古筝
新作品的出现对于
古筝
演奏
技巧的运用、发展和作曲手法及艺术表现力的拓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凡之意义,相信这些有益的创新和实践必将带给
古筝
艺术更为远大的发展前途!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谈古筝演奏艺术的音色把握
下一篇:
筝技与乐感——古筝演奏中乐感培养的实施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