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美文
 
为何学古筝
    点击数:2294    更新时间:2009/12/20 21:20:07    收藏此页

为何学古筝
不知从何时起,我莫名地喜欢古筝。想起古筝,就会想起柳永的小令,那是怎样的清丽隽永;想起古筝,就会想起敦煌的飞天,那是怎样的轻灵飘逸;想起古筝,就会想起柳梢的轻烟,那又是怎样的淡远迷离啊!
如果说,长笛是风度翩翩的少年才俊;如果说,洞箫是气节高洁的高人隐士;那么,古筝该是长在寂寞深闺里的佳人,一身的诗情,一身的画意。
古筝不适合简洁明了的汉代,它太缠绵;古筝不适合雍容大气的唐代,它太纤弱;哦,那么宋代,处处充溢着词的宋代,该是最适合它的了。既不显得它过分文弱,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它的清雅,诗情的宋代,画意的古筝,最和谐不过了。
古筝,没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凄绝;没有“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幽怨。有的,是春江花月夜里平静的呼吸,清甜的享受;有的,是金蛇狂舞里铮铮的清脆,神秘而又迷离的气息。
然而,在钢筋水泥建筑的现代都市,人们已越来越倾向于贵族气十足的西洋钢琴,抑或是金碧辉煌的萨克斯管。舶来的乐器登上大雅之堂,可怜的古筝穿越千年,退而求其次也都未可。难道真的要把具有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毫不可惜地丢弃吗?
盘旋在脑海里千百次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清幽的竹林,龙吟细细,凤尾森森。一只鼎,古色古香。半炷香,轻烟袅袅。几竿修竹下,一个玲珑的身影若隐若现。恍惚间,飘逸的水袖轻拂过古朴雅致的古筝,清雅绝伦的乐声流泻而出,和着的是林间清清溪水的流淌声……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今生今世,古筝与我已结下不解之缘。但愿它不会随着逝去的年代而逝去,但愿它不会成为一种褪色的梦影和不合时宜的奢侈,就让这首韵在骨子里的诗流传千古吧!
作者: 飘逸的水袖
总页数:1   1    

上一篇:和古筝战斗的女人——王昌元   下一篇:学筝心得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