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美文
筝文合一,必成大器
点击数:5927 更新时间:2010/1/6 22:20:48
收藏此页
众多艺术成为“玩世不恭”的调侃时,我们仰望先生之灵,在天堂的陋室中,在长明的灯光下,先生仍立于几案,挥着自制的秃笔,无言地勾划着人生的意义、苦难与罪恶。 (说到林风眠(1900-1991)先生,我也极为推崇倍至,他的艺术特色是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他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在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除了有关单位组织他们画家“下生活”外,他就是闭门作画,每天半夜邻居都能看到他画室里的亮光。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恰恰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以画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文革”期间,面对抄家,无奈之中的林风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但人老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苏轼(苏东坡1037-1101)多才多艺,他的《甘露寺弹
筝
》不仅是诗,更是抒发他自己弹
筝
的感受。甘露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固山上,相传三国建造时,正逢甘露降落,故名甘露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庭”罪遭贬谪后,曾去甘露寺游览,并在寺北的多景楼里弹
筝
抒情,还写下了这一诗: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声声哀
筝
,倾诉了苏东坡的满腹怨愁;阵阵清音,感动了水中的女神和空中的白浪。但是,逆境却改变不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他没有沉湎于哀怨中,而是请夫人弹琵琶,与她合奏充满希望的《芳春调》。
正因为苏东坡会弹
筝
,所以,他在一些诗词中对
筝
的描写和借
筝
喻意不落俗套。如《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一词:“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
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诗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由此可见,苏东坡作为北宋的业余
筝
家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小慈说到苏轼,我就想起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早己传颂千年,其实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方均有很高的造谐,对艺术有自己完整的看法。他认为诗与画都应该以“天工与清新”为重,不应当拘泥于具体形状的肖似,而要“取其意气所到”;他强调在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作用,要求“神与万物交”即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体验,当灵感到来时,“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他的词中有人评说“不协音律”即不合适演唱的,也未必是什么毛病。脱离音乐的书面化的词和与音乐紧密配合的词,末尝不可同时存在。作为一名年轻的民乐
演奏
家,小慈努力学习掌握古典及现代优秀的独奏、协奏曲目,积累了一批具有个人风格的大型作品。他还拜著名古琴
演奏
家龚一先生、著名洞箫
演奏
家戴树红先生,著名歌唱家鞠秀芳教授研习古琴和民族声乐。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使她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刻而独到,
演奏
气质飘逸洒脱,2002年被评为第四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
问:在你众多保留曲目中,显然你掌握了许多
古筝
流派,这些流派也让你博取众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流派的?
答:
古筝
在我国的流传十分广泛,并经历
筝
家的不断承传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如欢快活跃的河南派、流畅清丽的浙江派、纯朴刚健的山东派、幽雅细腻的潮州派等等,并在民间积累了一批各具特色、风格鲜明的传统曲目,如《
渔舟唱晚
》、《寒鸭戏水》、《出水莲》、《
高山流水
》、《蕉窗夜雨》等等。山东
筝
曲多来自山东琴书唱腔曲牌(小板曲)和山东琴曲(大板曲),如《
渔舟唱晚
》源出山东,经近代著名
古筝
家娄树华改编后成为一首情趣蛊然的名曲。乐曲的诗情画意般的旋律和有规律的递升递降手法发展,生动地描绘了渔人于青山绿水之间,满载晚归横棹放歌的情景。颇有“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的意境。
河南
筝
曲与山东
筝
曲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属北方
筝
派。但由于地方方言,风土人情的差异,河南
筝
派爽朗、泼辣,并富于深长之韵味,因此在表现风格上仍与山东
筝
派有所区别。如《山坡羊》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独具风格的河南
筝
曲,此曲旋律爽朗、上口,又由于丰富的大颤、大滑、游摇等
演奏
技法的运用,深受群众喜欢;还有《打雁》在河南板头曲中,形象地表现了孤雁失群,以及最后哀呜、挣扎致死的凄惨情景。此曲有情有节,
演奏
手法独特,细腻自然,颇有感染力。潮州
筝
曲讲究原音轻按、微颤、级进揉弦以及弹按尾随等,使旋律大部分乐音都经过润色,从而表现出清逸、细腻的风格,这与北派表现粗犷、泼辣时采用大颤、大滑手法是截然不同的。《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乐的十大套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此曲在左手技法上常常需按中加颤、按中带滑交替进行,使色彩奇特多变,表现出寒鸦兴致勃勃戏水的各种生动场面,令人回味无穷。客家
筝
曲和潮州
筝
曲相同,亦属南派
筝
。但不同的是,客家
筝
曲既有南方委婉、纤细的特点,却又略带北方中原古曲的风貌。著名的有《出水莲》,旋律优美,音调古朴,略带中原古曲的风韵,意在表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全曲丰富多采的按滑音,处处给旋律增添了优美、高雅的韵味,这也是客家
筝
曲很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蒙
古筝
、秦
筝
等也是历史悠久、独具特点的。
问:相比流行音乐的热闹,民族音乐就显得冷清了,你多年努力的结果,或许会不如一个连乐谱都不识的流行歌手,他们可以一曲成名,可以以一出场就是几万、几十万,对此你有失落感吗?
答:我好象从来没有。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包括交响音乐、歌剧、音乐剧等都同属于音乐,都是给听众带去美的享受,只是如同色彩,各人有所喜欢罢了。流行音乐有它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民族音乐也有它的生存状态,音乐只有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而且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亦可以互有借鉴,所以我认为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
问:预测一下“明天”将是怎样的情景呢?
答: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精神文明也必定随之跟上,这几年,因为经济发展了,学乐器的孩子逐年增长,仅全国学
筝
的琴童就有近百万大军,再加上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学
古筝
的队伍,这是很可喜的现象,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上海开
古筝
音乐会,大多都不错,有些甚至客满,恐怕一般的电影票都不会这样吧?等到大家都能达到小康了,自然会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或者想听交响乐、歌剧或音乐剧,也可能去听民族音乐,而民族音乐是产生并扎根于本土的,就像京、昆是我们的国粹,会永远存在一样,民族音乐也会越来越繁荣。
问:现在还每天都练琴吗?
答:每天都练。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天不练琴自己知道,两天不练琴同行知道,三天不练琴观众知道。”
问:那你还有时间逛衔或闲聊吗?
答:似乎很少有,我闲暇之余会看一些VCD或歌剧、钢琴
演奏
家的DVD,当然,有些感兴趣的片子也会看,如《康熙皇朝》我没时间每天看,索性去买来花一天时间看完;当然,作为女孩子,时装类、影视类的杂态我也会看。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去健身房做运动。
(后记:自从我第一个撰文介绍小慈几年来,她的每一步成长我都历历在目,早先曾在想,会不会名气大了,纯朴的心态会磨灭?如今,显然是我多疑了,这或许得益于其学书法,“书法的真谛就在‘天真’与‘自由’;也或许她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底蕴‘
筝
文合一,必成大器’;”我一向认为,大气的人是是单纯的,单纯的人是透明和自由的。单纯是生命本质的东西,是一种不受环境影响的坚强;单纯不是天真和幼稚。单纯是一种独立的素质和魅力。单纯是有深度和分量的。单纯不是可以追求得来的,但单纯是可以长久保留的。)
据悉,5月9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罗小慈将在上海大剧院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古筝
协奏曲《钗头凤》,让听众、观众再次聆赏“才女”的琴、书双管齐下的风采。
来源:上林
古筝
培训
总页数:
2
1
2
上一篇:
感谢紫薇
下一篇:
悠悠古筝,浮生尘寰情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