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亚洲周刊:泰国公主朱拉蓬与中国古筝的奇缘
点击数:2183 更新时间:2010/1/14 17:43:29
收藏此页
中新网1月14日电 香港《亚洲周刊》今年第4期刊文介绍了泰国公主朱拉蓬与中国
古筝
的奇缘。文章说,朱拉蓬跟随中国老师学习
古筝
,成为知己,把钢琴手法融到
古筝
演奏
中,将
古筝
乐韵带到欧洲各地,也掀起泰国民间的
古筝
热和中国民乐热。
文章摘编如下:
十九世纪中叶,一名叫安娜•李奥诺文斯的英国女子应暹罗(即今日泰国)国王拉玛四世的邀请来到遥远的东方佛国,当了六年的宫廷教师 ,将西方语文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十多名王子。一百四十年后,中国艺人李杨“下南洋”,抱着流传神州两千五百年的乐器
古筝
走进典雅宫殿创出传奇经典,把精湛的
古筝
乐艺传授给泰王普密蓬的幼女朱拉蓬公主,掀起泰国人鉴赏中国民乐的热潮,更扮演促进“中泰一家亲”的文化使者。
李杨伴随朱拉蓬公主练习
古筝
,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严师出高徒,在李杨苦心栽培下,朱拉蓬公主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位登上舞台
演奏
古筝
的王室成员。最有趣的是,公主每次出国访问,除有李杨相随陪练之外,总不忘带上两台心爱的
古筝
同行,让西方洋人领略
古筝
清雅淳厚的乐韵。对于中国乐器
古筝
的偏爱,朱拉蓬公主可谓达到“发烧友”的程度。科学家出身的朱拉蓬公主对
古筝
情有独锺,与旅居曼谷至今二十年的中国
古筝
老师李杨由师生关系成了亲近知已,确实由颇富奇趣之缘情而来。
朱拉蓬公主的“
古筝
缘”始于二零零零年十一月的那次访华。在畅游桂林山水、泛舟漓江途中,中方特意安排古乐
演奏
,其中就有她首次听到的
古筝
,当时
演奏
的《彩云追月》令她心旷神怡,十分陶醉。她欲罢不能,请
演奏
者反复弹奏几遍,从那时起就萌生学
古筝
的想法。归国后,朱拉蓬公主立刻向中国使馆表达愿望,希望安排一名
古筝
老师为她授艺。使馆很快找到旅居曼谷的
古筝
演奏
家李杨当公主的老师。相貌娇好的李杨具备“古典美”、泰英双语流利等相关条件,还编写过泰文版
古筝
教学文献,因而受公主赏识而被重用。
随和公主行拜师礼
朱拉蓬公主虽贵为帝王千金,但非外人想象中的高攀不上。事实上,她对自己老师格外尊重,勤奋学习,令李杨深深感动。李杨形容第一天进宫任教的心情“就像去见中国领导人那样紧张,不知所措”。不谙皇家专用语的李杨最怕宫内礼仪,没想到公主平易近人,一见如故,更主动向刚来的老师行拜师礼,还手中抱着中国带来的一迭乐谱,请老师示范弹奏几曲欣赏。即使泰国臣民须跪地的这样规矩,公主也允许李杨平起平坐,而不久交上朋友。课余时间,原来从事科研的公主与李杨无所不谈,从中泰文学、艺术谈到历史,丰富精神生活。公主持之以恒、大概每天有三个小时勤练,由于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学了半年
古筝
后即可登台表演,而一般至少两年以上始能献艺观众。
泰国公主学
古筝
的消息传开后,轰动社会。那些曾鄙视中国古乐的人们,其麻木神经也都敏感了起来,不断谈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
古筝
能在泰国登大雅之堂的。有评论家认为
古筝
文化在泰国“崛起”出于“国家文化战略”考虑,也是“为增进泰中友谊”而出现学
古筝
热潮。不管如何,朱拉蓬公主道出所以,对
古筝
喜爱并非趁一时之兴或浅尝辄止,而完全出自内心的热爱,甚至高度评价“
古筝
乐曲的确是美妙绝伦的仙乐,
古筝
胜过所有乐器”。随着近年来中文教学在泰国普及,设在百货商场内的一些外语补习班也增教
古筝
。在朱拉蓬公主的影响下,曾被误认为贵族家庭专利的
古筝
乐器很快“进家入户”,雅俗共赏。
古筝
坐头等舱
古筝
演奏
如今已成为朱拉蓬公主的“标志”。自二零零二年开始,无论到哪个国家,都要有
古筝
当“随身宝”。最多时候,公主曾拥有十一台
古筝
,现在剩下七台。爱不释手的
古筝
皆有专属名字,有一台名字“九龙吟”,另一台就干脆把在“中泰一家亲”音乐歌舞晚会合作的中国著名指挥家“张峥”的大名来命名。不可思议的是,陪伴出国的
古筝
,公主会各自安排“坐头等舱”。有一次,瑞士空姐为头等舱乘客服务时说:“请问哪位是
古筝
先生女士?”后来才知道两件躺立在座位上的乐器就叫
古筝
,不禁惊讶叹出:“我的天,从来就没看乐器享受头等舱呢﹗”还有一次,朱拉蓬公主作客北京,印度驻华大使激赏其音乐才华,就将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乐器“西塔琴”赠给她,公主当众真情告白“人家早已许配给
古筝
”,引来哄堂大笑。
现年五十二岁的朱拉蓬公主将
古筝
乐韵带去欧洲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波兰等国,因她认为
古筝
不同于西方乐器,有着西方不具备的悠扬柔和,会让洋人听众听得入迷。泰国王室热爱音乐,朱拉蓬公主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和歌唱,多次出版个人演唱专辑。尽管学
古筝
时年过四旬,但她并不认为是“超龄学生”。公主父亲---普密蓬国王是名作曲家,擅长吹奏萨克斯、小号和单簧管等乐器,母亲诗丽吉王后也弹得一手好钢琴,而爱好中国文化的二姐诗琳通公主喜欢拉中国二胡和精通泰国多种民族乐器。
朱拉蓬公主九年来付出的努力换来成就,并非偶然。她首次登台
演奏
古筝
是在二零零一年八月,也是为庆祝母后华诞而特意在曼谷举办一场音乐会。一系列在北京、曼谷等巡回上演的“中泰一家亲”音乐会,不得不提到两名影响公主的幕后艺人,一是启蒙老师李杨,还有旅泰华人作曲家李辉,也是李杨的先生。两位乐坛爱侣就一直任公主
古筝
的教学和音乐曲目的创作,公主最喜爱的《彝族舞曲》,亲自填词创作主题曲《中泰一家亲》已成为中泰文艺活动的保留曲目。宫廷人士向亚洲周刊透露,朱拉蓬公主因接触
古筝
而找到“中国缘”,倍添她对邓丽君歌曲的兴趣,最爱一首是百唱不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由李杨“中泰合璧”教学法精湛指导下,公主曾把钢琴技法运用到
古筝
里,她
演奏
《梁祝》时的双手像蝴蝶般轻盈飞舞,卢姓华裔驸马更不甘示弱,也把刻苦钻研的琵琶技艺展现出来,把宫廷点缀成神州乐艺的大观园。
李杨与
古筝
被请入王宫的故事,令当地一些音乐家们联想当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钢琴来北京进献明代万历皇帝的情景。而那些港台古装片的影迷,尤其看过剧中林青霞弹
古筝
,根本对此种古典乐器毫无陌生感。如今,在曼谷生活二十载的李杨,也成了宫廷音乐教师的代名词,是家喻户晓的泰国首席
古筝
演奏
家。不过,她的艺术背景、坎坷历程却鲜为人知。
李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三日生于甘肃兰州。在文革年代度过青春岁月,曾经是天水文工团的当家舞蹈演员,演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样板芭蕾舞剧,却因久治未愈的腰痛毛病告别文工团,南赴武汉音乐学院进修
古筝
。一九八一年夏,芳龄二十的李杨随甘肃省歌舞团大型舞剧《丝路花雨》赴朝鲜公演,这是她首次走出国门。
她告诉亚洲周刊,当年去朝鲜的交通工具,唯有从北京搭乘火车经丹东横渡鸭绿江,最后来到平壤。李杨在朝鲜领袖金日成面前独奏了
古筝
,兴奋无比。观赏甘肃歌舞团表演后,金日成赠了豪语“你们能在平壤成功,就能在世界成功”,在朝鲜各地巡演近一个月。此后,李杨又随团远征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和香港,肩负文化使者任务。
一九八五年,甘肃省歌舞团舞剧《丝路花雨》首次来曼谷为庆祝中泰建交十周年献演,这是李杨首次接触到泰国的热情。她回忆当年演出时“场场爆满,有的观众激动到挤碎了玻璃窗”,也填补过去泰国没有
古筝
乐艺的空白。有人形容当时人们面对
古筝
,就像见到动物园中的鹦鹉,既熟悉又陌生。李杨
演奏
的《春江花月夜》,让富有的华人联想到国画中的杨贵妃。
封闭多年的中国门户随改革开放而打开,引来一阵阵“下海”或“出国热”。二十九岁的李杨豪情壮志,带着新的梦想,一九九零年正式告别了生长的西北黄土高原到人地生疏的泰国,为的是要开垦一块“精神文化家园”而来。然而没想到的是,李杨也跟一些沦落海外的艺术家一样“明珠暗投”,险些淹没艺术生涯。原来邀请她来“传播文化”的泰华古董商大材小用,居然把她安置于顶层阁楼,她所期望的
古筝
独奏音乐会却变成了酒店伴客,看着客人们吃着潮州鲍翅大餐。面对那些不懂艺术鉴赏而对酒当歌的人,她几次内心流泪,怀疑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由于怀才不遇,她终于走出那家古董店。
在潦倒和生活最艰难时刻,李杨碰到急公好义的泰华知名报人林宏,触动了他爱才的本性,林宏立即向李杨伸出援手,三五好友出钱出力,帮她开了沙龙,办小型音乐会,甚至把
古筝
搬到社会名流家里去
演奏
,渐渐打开知名度。协助李杨成功的其它背景人物,包括泰国前总理比里女儿杜莎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郭淑珍教授的高徒,把李杨请进自己的音乐教育中心,泰国戏剧家拉萨美也把李杨
演奏
的《将军令》带到晨光艺术中心的音乐厅,给她有了固定的教学点。
古筝
感染台商子弟
李杨收的第一个学生是学过钢琴的十四岁印度尼西亚华裔女孩,双亲因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而移民泰国。但在李杨教过近三百名弟子中,印象最深的首推小名“毛毛”的台商儿子,从未去过中国大陆。他坦白告诉李杨“我完全怀着来看中国古代美人的心情来学
古筝
”。当李杨给他弹奏一曲《井冈山上太阳红》,“毛毛”十分吃惊说“没想到歌颂共产党的乐曲,如此悦耳动听”。他还惊讶地发现《广陵散》有耳熟能详的闽南乡音,急忙说“一旦高中毕业,会去大陆升学”。
人在异乡的日子,既有辛酸的泪水,亦有成功的喜悦。替朱拉蓬公主作曲的中国二胡
演奏
家李辉,同样跟爱人李杨怀才不遇和无用武之地。现年四十七岁的李辉,兰州人,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歌舞团,曾随舞剧《丝路花雨》赴日俄等国演出,担任乐队队长。几年后再赴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赵行道教授(旅美著名作曲家谭盾的老师)。一九九三年来泰国,因要解决居留问题,曾在一家塑料厂当工人。这家厂的潮州老板曾以去中国投资为吸引,为李辉设计一个发财梦想,但三年过去了,梦想却未实现。但乐天主义的李辉并不后悔,反而因学会泰语而感受了当地基层的感情,体味了泰国民族音乐的灵魂。
自一九九七年起,在泰国娱乐巨子歌莱美鼎力支持下,擅长二胡的李辉和
古筝
教师李杨联合创意把泰国音乐配合中国民族乐器
演奏
,发行七张中泰音乐风格结合的专辑,再为海洋媒体制作三张中泰古典、流行唱片。翌年,李辉开始与曼谷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中国交响音乐会,制作《湄南河》、《华人春秋》等交响诗,由中国指挥家郑小瑛执棒,引起热烈反响,此为他后来的
古筝
协奏曲《暹谣》、《当灯》打下基础。他也行走于中泰两国间的影视圈,包括给中央电视台创作的《华丽瞬间》、《黄河渡》、《纸风
筝
》、《双筒望远镜》、《再见札德勒》等谱曲。
匠心独运的李辉,还在八年前的中国电视连续剧《曼谷雨季》创出结合中泰乐曲风格的主题歌。二零零九年,他也参与大型话剧《吼叫水》、《生命档案》和电视剧《上海王》等音乐制作。(刘振廷)
来源:中新网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古筝及其他中国元素醉了德国中学生
下一篇:
春之韵--2009天津音乐厅新春音乐会排期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