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筝资讯 |
|
 |
信息搜索 |
|
|
|
|
|
|
|
|
从筝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看乐曲移植的创新意义 | 点击数:2445 更新时间:2010/3/7 23:40:47 收藏此页 |
| 论文内容: 摘要:2002年,青年古筝表演艺术家高雁根据作曲家顾冠仁先生的弹拨乐合奏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移植、改编而成的同名筝曲,在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人赛民族器乐比赛”,荣膺“优秀新作品奖”。该作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首成熟的教学与演出曲目,也是乐曲移植领域里又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与原弹拨乐合奏相比较,移植后的占筝独奏曲在体现乐曲风格、塑造艺术形象方而具有异曲同工之美。
关键词:高雁;古筝独奏曲;《阿拉木.古丽巴拉》;创新意义
2002年,青年古筝表演艺术家高雁根据作曲家顾冠仁先生的弹拨乐合奏曲《阿拉木·古丽巴拉》以下简称《阿拉木》移植、改编而成的同名筝曲,在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民族器乐比赛”中,荣膺“优秀新作品奖”.该曲的移植初步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十多年来,通过多次教学与艺术实践等环节的的锤炼,也历经多次的修改与完善,该作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首成熟的教学与演出曲目,也是乐曲移植领域里又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与原弹拨乐合奏相比较,移植后的占筝独奏曲在体现乐曲风格、塑造艺术形象方而具有异曲同工之美;在音乐美育的推广和普及艺术教育转播音乐文明方而,却是具有“同曲异工”之妙。
乐曲《阿拉木》是一首以新疆维合尔族青年男女的恋情为题材的器乐曲整个作品在范式上与当地的一种大型民间歌舞—赛乃姆②十分近似,在体系上则归属于波斯·阿拉伯乐系③中的塔里木支脉这个乐系的特点介于“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之间,它往往把一个全音分成四个等分,所以其音调大量存在“有条件的带腔”所谓“带腔”即调式音阶中的某一级(多为第III , V , }J})音经常被微升或微降形成“活音”④,类似汉族潮州音乐中的“活五’,“活音”与相邻音级间刀二不构成平均律中的半音或全音的关系,而是游移于它们之间如1/ 2或1/ 4不定在乐曲《阿拉木》中,它的主题音调就在原调基础上微升了第III级。
这种微升的音级正是体现乐曲《阿拉木》地域特征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是主题音调的灵魂而演奏这种“活音”恰好是占筝的“强项”,有如一胡演奏滑音车冈琴演奏柱式和弦等对于占筝这种乐器,只需通过左手的“按滑”,即可准确地演奏出大二度以内任何音高的“活音”。所以,乐曲《阿拉木》被成功地移植为筝曲,也是有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的。试设想,如果用键盘乐器来演奏((f}}拉木》,那在风格上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器乐曲的移植,主要是乐器种类或表演形式的改变。在此过程中,肯定会涉及乐器演奏技法上的创新。但是,移植和创新都不能改变原曲的内在木质。这种所谓的“木质”,实际上是充满乐曲中的那种“原精神”。如果这种“精神”被改变,整个乐曲则会失去神韵而而目全非。上世纪60年代,黄海怀根据谷新善的双管曲《江河水》移植而成的同名一胡曲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乐界流传着“一曲《江河水)),四海有知音”,指的就是经过移植的一胡曲《江河水》。它之所以被广泛认可,首要的原因应该是一胡所表达的柔美、幽怨史符合欣赏者的听觉审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从使用的乐器来看..…双管发出的凄厉之声比一胡要史加撼人。但一胡这件乐器声音似乎更柔美,音与音之间的处理可以史为细腻缠绵,虽然凄厉之声逊于双管,但悲怨之情豪不逊色……比如《江河水》引子后的‘R板第一次出现的高史加把位的音,谷新善演奏此音通过加大气息结合哨片在嘴唇内快速伸缩,吹奏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凄厉悲怨之声;黄海怀则通过左手大幅度的,快而密的压揉,加上满满的一弓,哀怨凄切揪人心弦……”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移植后的一胡曲《江河水》产获流传的广度方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以至于原双管曲的版木鲜为人知。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耐人寻味。首先,一胡这种乐器要比双管普及;其次,用一胡来“倾诉”幽怨,比双管史胜一筹。也许当初黄海怀少亡没有预料到今大的这种局而,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一胡表演艺术家,准确地捕捉到《江河水》中的二胡语言 “拿来”为己所用,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从这种意义出发,一胡曲《江河水》的流传绝非偶然。
乐曲《阿拉木》的结构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富有歌唱性的行板,表现了勤劳的小伙子对心爱的姑娘唱出了深情的思念和赞美之情;第一部分是流畅的小快板,描绘出美丽的少女在手鼓的伴奏卜翩翩起舞。第一部分是典型的赛乃姆结构,即:引子、歌曲一、歌曲一、歌曲二……终曲。《阿拉木》则是将主题旋律以模仿等不同手法重复了四次。示意如下: 引子 + 旋律1 + 旋律2 + 旋律3 + 旋律4 + 旋律5 (1一4) (5- 13) (16- 25) (29- 38) (61一70) (74- 83)
筝曲在移植过程中,针对这些反复出现的主题旋律Jf=没有机械地简单重复,而是充分展示了占筝的不同演奏法特点。如旋律1用轻巧流畅的轮指演奏;旋律3与5则变成了富有歌唱性的摇指弹奏。在某些地方还创造了一些特色技法,如即指用手轻压弦把余音止住。这种技法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节奏韵味,使之听起来动感十足。此外,为了史准确地体现这种新疆调式的特征和便于演奏,作者一改传统的五声定弦而采取了新颖的六声定弦,这也是占筝定弦法的一个创新之举。
筝曲《阿拉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作为一部独奏的器乐作品,它却保留了一件与作品风格密切相关的“伴奏乐器”—手鼓。手鼓的节奏洗练、流畅,Jf=日‘是作为全曲的引子出现而先声夺人,使人们想起了蓝天白云牛肥马壮的戈壁草原,也想起了能歌善舞的维族人热情的赛乃姆。
通过比对就不难看出,乐曲中手鼓的节奏型脱胎于赛乃姆在新疆维族,赛乃姆根据具体地域的不同可能在规模或形式上稍有区别,但有两个特征是基木不变的:
第一,器乐的伴奏,其中的击打乐器通常就是手鼓爪第一,相对固定的节奏型(即以上二种)筝曲《阿拉木》在移植过程中,可以说准确地再现了赛乃姆的这两个重要特征,这就为乐曲风格的准确定位再次埋卜了伏笔,也是乐曲在移植取舍过程中的点睛之笔。高雁作为一名青年占筝演奏家,在听到这首乐曲时,首先是以一个表演艺术家特有的灵性准确地拿捏住《阿拉木》的脉动,并自然触发了对占筝的联想,之后又以一种感悟和贡任将它移植、改编成了古筝独奏曲。筝曲《阿拉木》被广泛认可,这里除了作者木身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方而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外,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感悟也无不得益于顾冠仁先生的蓝本。有人评价说:“顾冠仁先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非常热爱,植根较深。因此他的作品,不管怎样的延伸、铺陈,新生的音响,都和民族艺术有深厚的血缘关系它所伸展出来的新枝、新叶,即使非常庞杂,别致,也像在一个主干上长出来的枝权,而不使人觉得斑驳陆离,有生硬凑合之感,这是非常可贵的”同样,高雁能够在不失原作之精髓的前提卜,勇于创新、大胆移植,用全新的演奏形式准确险释原作,在史加广阔的领域使它得到推广与传播,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类似移植成功的例子还有不少事实上,如果没有电影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能塔吉克族的民歌《古丽碧塔》还在沉睡!如果没有轻音乐《送我一支玫瑰花);,那喀}I一的民歌《鸽子在屋顶上飞旋》可能还会在当地的屋顶上飞旋所以说,原创的音乐是可贵的,是值得尊重的而成功的改编、成功的移植,其创新意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注释:
①同时还有《妹娃河》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新作品奖”。
②吾尔族的民Lid歌舞音乐}_要有赛乃姆、来派尔、纳兹尔库姆和萨玛_其,},节奏型较为稳定的是第、四两种_即赛乃姆和萨玛。
③同时采用该音乐体系的还有乌兹别克和塔占克两个民族。
④该名称由周占先生最早提出_即在定范围内音高上下游移的的音。有人也称之为“润音”。
⑤赛乃姆的伴奏乐器,{乐器的多少不定。但打击乐的手鼓必不可少,有时还有萨巴依和它石。
[参考文献]
1王艺一胡志平.双肯曲《江河水》与一胡曲《江河水》兼谈改编移植所体现出的创造性IJI.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一1999( 1)
2王耀华一杜亚雄.’}’国传统音乐概论}MI.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一2004, ( 2) .
3田联韬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人学出版社_20011
发表刊物:《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作者:赵德义 陈明 | 总页数:1 1 |  |
| 上一篇:《秦桑曲》——“秦筝归秦”的经典之作 下一篇:筝曲《伊犁河畔》的创作和演奏 |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