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博雅轩
 
《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讲座2
    点击数:4468    更新时间:2010/3/10 0:14:03    收藏此页

什么人寿命短?作曲家寿命短。但是指挥家、表演家的寿命都是长的。为什么呢?我们估计原因是作曲家他这种情绪宣泄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要酝酿,然后要把它变成音符,写在谱子上,然后再让乐队去演奏、去公演,这时候他的情绪才能彻底的释放,这个过程很漫长,实际上是一个很压抑的过程。所以作曲家大多数短命。但是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大多数是长命的,因为他内心的这种情绪有一个很良好的合理的发泄渠道,所以他们经常可以用这种形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你说到法轮功这个问题。实际上法轮功为什么那么流行?它是符合一定的心理学原理的——暗示心理,这是人的一种想象能力。如果你真心肚子里有个法轮,你就真觉得它是在那里动。我给你讲一个例子。我们医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假孕。有些妇女,特别是山区偏远地方的妇女,她长期想要孩子儿又不能怀孕,那么就会出现假孕的现象。这个时候呢,她的月经会停止,然后出现害口的现象,想吃酸的、想吃辣的,老是要吐,以至于腹部越来越大。为什么说是偏远山区会有这种可能呢?因为要是在城里,稍微有点感觉,她马上就会去医院检查,一看没有怀孕就不会产生这种心理暗示了。可是这些在偏远地区的妇女会真的觉得自己怀孕了,以至于肚子都大起来了。最后送到医院去的时候发现里面是空的。然后医生跟她说你根本没有,她的肚子就会像个皮球一样一下子就泄下去了(笑声)。这种东西不是笑传。心理作用之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如果你坚信你肚子里有一个法轮在转的话,你真的觉得会有东西在动。

 

同学:听了您的讲座我收获很大,我又一个问您想请教高老师,您刚才说共情可以体验到倾诉这种美感,请问您是怎样避免这种心理污染

高天: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从事心理研究的人或是愿意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人。你看现在外边办班办得很厉害,很多人都去考那个心理咨询师的执照。实际上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障碍,有些疙瘩他解不开,于是他就会对心理治疗,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就会买这些书来看,以为看这些书或者参加个训练班也许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你看书也好,参加什么训练班也好,不会解决你的问题。要解决你的问题必须使自己被治疗,而且是要请受过严格的正规训练的治疗师给自己来治疗。但是现在很可怕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自己有问题,看了一些书,或者参加了一些短期的训练班之后,自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但却觉得自己已经懂了很多,可以给别人治疗了。这种人在临床治疗中自己的问题很容易被患者的问题所引发出来,会产生强烈的反应。轻则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问题;严重的会发生消极的反移情,触发自己的伤疤。我听说过湖南广播电台有一个著名的午夜热线的主持人,号称湖南名嘴,自杀的事情,他曾经给与很多人帮助,但最后承受不住,产生了悲剧。作为治疗者,你必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先治疗自己。就我而言,我在美国学习结束要做临床的时候,必须首先接受治疗,一次一百美元,至少二十五次,也就是要花半年的时间来接受自我治疗,解决自己的问题。按照美国的行业规定,本科阶段不允许接触心理治疗,只有到研究生阶段才真正地学习心理治疗。只有当你自己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之后,才可以给别人治疗。这样才能防止被污染。一个心理健康的治疗师是不会被污染的。他在治疗过程中与病人产生共情,但是事实上一个心理健康的治疗师的体验与病人是不同的。当他设身处地地体验病人内心所经历的痛苦的时候,他真正体验到的是感动,而不是痛苦。感动的体验是积极的,美的体验,而痛苦的体验是消极的体验,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就像我们读《红楼梦》时会被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感动,但绝不会自己也跟林黛玉一起郁郁寡欢而死,除非你本来心里就有问题。

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当病人患有不治之症的时候,治疗师一方面要和病人建立一种共情关系,但又要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死去,就好像自己的亲人死去一样,会带来巨大的痛苦。那么,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心理医生,必须至少每六个月作一次心理治疗,调整自己的心态。

 

同学:请问高老师您在选择音乐上是否有对古典音乐的偏好?您为什么没有选择声乐作品呢?您的原因是什么?

高天:总的来说,音乐治疗的方法有上百种,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是可以的。而我这种治疗方法偏重于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如巴罗克时期的巴赫,以及古典浪漫到晚期浪漫。这是因为他们在表达人类情感上最细腻、最直接的。因为西方这类音乐讲究感情的矛盾,内心的冲突,比较适合表现或引发内心的复杂矛盾心理过程。而中国的音乐在描写感情上比较单一,像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都是单一的感情描写。

 

同学:高老师,请您解释一下声无哀乐这种看法。

高天:声无哀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理论,认为音乐本身无所谓哀或乐,只是听音乐的人内心的哀乐的投射而已,心中有哀的人就会在音乐中听到哀,心中有乐的人就会在音乐中听到乐。就这个观点,西方的音乐理论也分两种观点:自律派和他律派。自律派认为音乐不表现音乐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它只是表现美妙的声音运动,就像我们看装饰图案一样,她很美,但是不表达任何艺术形式以外的任何东西,也就是声无哀乐。但是即使自律论也承认音乐会引起情绪的反应。他律论则认为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音乐只是一种符号工具,它标的的是音乐以外的内容,如感情,某种理念或思想,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种自然景色等等。我认为不论哪一种流派,都必须承认,音乐对人类的感情有强烈的影响,它是可以被仪器测量到的。就动物而言,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给给奶牛放音乐就会多产奶,给植物放音乐就会增加产量等等。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掌声)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讲座   下一篇: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简介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