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我有一个病人,他童年有很多问题。有一次在治疗的时候,我引导他回到童年。我说:“现在你回到童年,你看到自己的屋子,你能看到什么?”
他说:“这是我的床,那边是桌子……”,然后他说:“那边是一个大衣柜。”那时候我看到他的面目表情开始紧张了。我说:“你看到这个大衣柜有什么感觉?”他说:“我害怕。”我说:“什么东西让你害怕呢?”他说:“我不知道,我总觉得大衣柜里有什么东西。”我说:“你敢不敢把大衣柜给打开呢?”他说:“我不敢。”后来呢,他说:“哎呀,大衣柜自己开了,里边有一个鬼。”我说:“鬼是什么样子。”他说:“披着黑色的斗篷,只能看见它的眼睛。”很恐怖啊。
从那以后每次我给他治疗,都有这个情况出现。那个鬼不是在门后头从门缝里偷着看,就在那个屋子里藏着,每次都吓个半死。因为他讲的这个故事很恐怖,我使用的音乐也很恐怖(笑声),非常强烈的音乐。
后来我都有点着急了,到底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是搞心理学的,特别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师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解释这个鬼到底代表着什么。它一定有它的象征性,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某种观念,或是体验等等。我始终弄不清,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后来有一次,我使用的音乐非常的恐怖。刚一放音乐,还没引导他,他就说“我又看见了。”我知道他又看见这个鬼了。
这次我说:“你勇敢一点,我跟你在一起。”这时我捏着他的手。他说:好。我说:“你仔细看看它的眼睛。”因为通常这样做会使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但是我这一招没奏效。我说:“我们走近一点。”他说:“我不敢,但是它过来了。”我说:“你感觉怎么样?”他说:“我还行。”我说:“好,这次比原来勇敢了,我们共同面对,不要怕。”然后他就说:“哎呀哎呀,它过来了,过来了,突然他到我跟前了,然后又突然说他跟我合二为一了。我变成穿着黑斗篷的这个鬼了。”
怎么会这样呢,我也很意外。然后我问:“现在变成这个黑斗篷的鬼了,你什么感觉?”他说:“我感觉很好!(笑声),我现在开始膨胀,我越变越大,我觉得我身体越来越有力量了。”最后我问他说:“你变成什么了?”他说:“我现在顶天立地,我俯视着整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很渺小。”然后我说:“你现在什么感觉?”他说:“我现在充满了力量。”突然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觉得生活是这么美好。”
他本来有很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最大的特点就是觉得活着没意思,老想自杀。治疗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居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的音乐仍然是刚才很恐怖的音乐,因为我根本来不及换音乐。但是,这时候本来是一种消极体验的愤怒恐惧的音乐,这时候完全变成力量了。他体验到的是力量的感觉,很强大。所以,当病人的积极的生命的力量抬头的时候,既使我给他的是这种伤感的痛苦的音乐,他仍旧会都会产生积极的联想。当然在后来的治疗中我就开始换音乐了,目的是强化他的那种积极体验。他说我现在感觉越来越好。
最后我们搞清了他这个鬼是什么东西,是内心中长期自己不敢面对、不敢接受自己的地方,自己觉得自己最阴暗的地方,所以他否认它的存在。但是终于这时候他可以接受了。
实际上人往往是这样的。人的内心人格结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我们总是要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时候有些不可告人的东西是要藏起来的,决不能告诉别人的,要是知道了别人可能会笑话或看不起我,认为我很龌龊,很肮脏。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这种心理。而心理健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能够接受自己,全部地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阴暗面。
所以我当年学习音乐治疗的时候,课堂上有一个重要的训练过程,就是每一个人把自己的阴暗面讲出来。把你从来不敢讲的事情,就在我们集体中讲出来。最后讲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啊?结果是我原来觉得自己最肮脏、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原来大家都有(笑声)。然后你就发现你的心理不再阴暗了。所以你要接受自己,这样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你的阴暗面越多,你的心里越不健康。
在刚才那个例子中,那个鬼实际上代表着他内心中不可告人的阴暗面,他自己都害怕的东西。最后跟他合二为一。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什么呢?实际上往往是你的生命力的源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我们曾经认为我们生命中最见不得人的一面往往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所以要把它转化为积极的东西。那么你的心里就健康了。
现在我们要进入我们今天的话题音乐审美,这也是音乐的第四大功能。它跟前面是有关系的。音乐是一个美的东西。有人把音乐形容成艺术宝塔上最美的皇冠。因为音乐它是最抽象的,但是它给人的带来的美的体验又是最强烈的、最直接的。那么音乐审美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在我后来的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强烈的感受,真正的音乐治疗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音乐之美。我可以骄傲的说要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要强大的多、快捷的多,它的强大、它的快捷在哪?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美的力量。
那么音乐之美究竟能对人的心理健康起什么作用呢?首先我们说人创造音乐这门艺术,就不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它对人的生活本身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你看所有的民族,即使没有文字的最原始部落,他也一定有音乐。人类在早期社会是非常封闭的,互相没有来往,也不可能交流音乐。所以它产生的各种歌舞形式一定都是自发的。而且你会发现越是再原始的文化中,歌舞形式就越发达。只是到了现代社会以后,这些东西慢慢的专业化了,有了专业分工,最后变成音乐家的特权。那么人类无论专业音乐也好,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也好,它都是美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去不约而同的去发明音乐?特别是早期人类,连基本的温饱和生存都不能保证,为什么花这么多工夫去搞这些东西?人类永远不是傻瓜,他一定有他自己最深层的原因。也许人类自己都不知道,就像有些动物一样不知道,但它会做很多对生命有益的活动,比如它生病会自己找草药吃,人类也是这样。人类之所以从事音乐活动,一定是觉得它对人类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从音乐治疗的临床上得到的现象看,人类的音乐就是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前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 “Life is beautiful, even it is pain.”,生命是美丽的,既使痛苦的生命也是美丽的。现在通过我的临床我越发觉得这句话是真理。具体的讲,我的病人是带着精神创伤到我这来的。比如离婚,失恋,失去情人,甚至受到性攻击等等。这些痛苦的事件一旦产生,给人带来了心理的创伤。它是痛苦的,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个事情本身。但是我们能改变的是什么?能改变的是对这个创伤事件的体验。对于认知心理学来说,我们应该转变态度,看到这个事情的积极方面。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个人没考上北大也许是好事,考上北大可能你还跳楼了呢。(笑声)
我们要改变着这件事情的体验,但是怎么改变?你们想象一下。我先说一下我治疗的方法。我先给病人催眠,然后让病人进入自由联想。比方说我让他回童年,他童年有很多创伤。我让他回到了三岁、四岁,让他看家里的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我看到我妈。我说:你妈在干什么?他说:我妈很生气的样子。我问:你妈卫生么生气?他说:因为我把花瓶给打了。那我说:你妈还在干什么?他说:我妈现在要过来打我,我在哭。我说:你现在什么感觉?他说:我感到很恐怖,我害怕得要死,我浑身都在发抖。我们想象一下,病人是在悲伤的音乐背景之中重新体验和经历着童年的痛苦。
这时候他完全回到他童年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他在重新经历他的童年创伤,这不是很糟糕的事情么?就像我刚才说到的,音乐这个东西听不好也是能听坏的,是可能造成的二次创伤的。病人已经回避了几十年的事情,可能已经忘了,你又用“搅屎棍”给他搅出来了。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危险的。
但是,音乐治疗师和音乐在陪伴和支持着他,更重要的是陪伴他的是非常忧伤但是非常美的音乐。这种音乐首先给他提供安全感。更外一个呢,这段音乐是很美的,他会把你从生命的痛苦之中消极的体验逐渐转化为一种凄美的体验,这实际上就已经转化成为了一种积极体验。这点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你们想想,他当时可能只是在想:哎呀妈妈要打我。但是现在有非常哀伤的音乐伴随着他,他会发生什么感觉?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看电影:有一个小孩子在那儿挨打、哇哇大哭,你可能只是看到生活中非常司空见惯的一幕。但是如果这时候,电影上配有一段非常忧伤的音乐背景,那么整个这个画面和这个故事就不一样了。它会让你体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挨打,还会让你体会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对人的生命、对母子之间的那份情感最深刻的体验,非常复杂的感情。那么你的消极的体验已经开始转化,最后变成一种悲剧式的积极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