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筝资讯 |
|
 |
信息搜索 |
|
|
|
|
|
|
|
|
古筝与古琴的区别 | 点击数:6128 更新时间:2014/1/12 22:02:31 收藏此页 |
| 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乐器(独项乐器)艺术,而古筝由于没有古曲传承、没有传世实物不具备申报条件。
6、在学习难度上:琴与筝的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四、五级水平,在技巧上筝明显要比琴难学得多,而琴更注重于修身养性,故而技巧上要好学一些。而四五级及以上的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意境上琴与筝要想弹得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7、文化内涵上:
古琴堪称世界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几十首直接与琴相关,古琴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封神演义》、《西厢记》以及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宋徽宗听琴……均是琴而不是筝),很多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而不是其它乐器: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知音”(春秋时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得心应手”(《列子》师文弹琴),“甲骨文的“乐”字就是一个琴的象形。---------而历史上对于古筝的描述与记载,各方面均要比琴少得多。
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弹的是琴,而不是筝: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早在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虞舜、周文王、伯牙、孔子、西施、赵飞燕、司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宋太祖赵匡胤、宋徵宗赵佶、赵孟頫、李清照、朱熹、明代宁王朱权、雍正、乾隆、谭嗣同等等历史名人都精通弹琴。其中杨雄、蔡邕、嵇康、苏轼、朱熹、冷谦、赵孟頫等等历史名人的古琴论著还留存于世。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还有专门写琴的诗作。
琴在历史上是修身养性、体现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乐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于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虚心认真学琴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古琴经典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虽不及古琴多,也不如古琴历史长,也没有古琴那样有大量古曲和古指法传承,但由于很多筝曲直接从古典作品中移植创作,有一部分也是口传心授,也就具有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 总页数:2 1 2 |  |
| 上一篇:浅谈古筝演奏中的呼吸 下一篇:邱敏:“轮椅女孩”的音乐古筝梦 |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