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王天一大师《古筝名曲句句教》之《伊犁河畔》
    点击数:4273    更新时间:2009/9/15 10:58:08    收藏此页

 

《伊犁河畔》的具体演奏方法

《伊犁河畔》是成功亮创作的一首民族特色突出、旋律优美的古筝独奏曲目。它突出了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1的音乐风格,以“中原”乐器和“西域”音乐的结合,为古筝披上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音乐色彩2。此曲描绘了伊犁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伊犁人民在伊犁河畔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景象。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此曲大量运用了按弦、按颤弦、按滑弦、双按弦、定时滑弦、右手连续快速抓弦等弹奏技巧,这些技巧对充分表现乐曲内容,体现民族特色,深刻揭示乐曲主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伊犁河畔》分为三大部分:慢板,小快板,慢中板。为了教学、练习以及掌握乐曲内容的方便,进一步划分为七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共有二十五小节3,是慢板乐段;第二乐段共有十四小节,速度与第一乐段相同,是前一乐段内容的发展;第三乐段是散板乐段,它是连接慢板和小快板这两大部分的重要部分,比较短,但很情绪化。第一乐段、第二乐段和第三乐段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第四乐段为小快板,共有六十七小节,是整首乐曲最长的一个乐段,完全由右手弹奏,是具有相当难度的部分。第五乐段共有二十八小节,属于第五和第六乐段中间的连接乐段,速度基本沿袭了小快板的速度。第四乐段第五乐段组成了乐曲的第二部分。第六乐段是抒情乐段,一共有二十五小节,是很难把握的部分。第七乐段共有六小节,是乐曲的尾声,速度更慢,虽然曲谱上没有标注,但实际处理时节奏相当自由。这两乐段组成乐曲的最后一部分。 第一乐段是慢板乐段。在极具民族特色的手鼓伴奏下,古筝的旋律进入了正板。河水慢慢流过,象征着生命的水给河畔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人们生活幸福,经常载歌载舞地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一部分要弹奏得柔和优美,舒缓缠绵,突出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4,充分体现出异族风格。 第一乐段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为手鼓伴奏,真正的弹奏从第三小节开始。第三小节至第十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一.是抓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出现了多处抓弦,既有大抓弹奏,也有小抓弹奏。弹奏时,要注意大抓和小抓的弹奏衔接,注意突出和声效果,追求优美浑厚纯净的音色,力度要适当弱一些。弹奏速度要适中,要让每一个音符都充分发出声音,不要使几个音混在一起,影响清晰度,在节奏上要与右手的弹奏严格对应。第三小节的左手快琶弦弹奏不要着急,应该等摇弦开始后再后切入跟进。弹奏此琶弦时,速度不要过快,应该有一点慢琶弦的感觉,音与音之间应该有相对足够的空隙。第五小节的琶弦在组成上和前一个琶弦完全一样,但弹奏速度不同。这个琶弦的速度要快于前者,应该产生近似和弦的效果,这就要求音与音之间关系应紧密一些。同样的还有第七小节的琶弦。 二.是按颤弦的弹奏。应该严格按照按颤弦的基本弹奏要领进行弹奏,尤其是基于升4音上的颤弦弹奏,要在音准的基础上奏出标准规范的颤音。 三.是摇弦的弹奏。第四小节和第六小节的两个摇音均应游摇,触弦点在码与前岳山的中间位置之间有规律地来回移动。注意力度的变化,密度要大,采用悬手摇弦法,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 四.是花指的弹奏。几处花指都是在正拍上弹奏的,弹奏时要注意按照由慢到快,由强到弱的规律,把弦拨动起来,使花音连贯流畅,清脆明亮,与前后按音的衔接要自然。 五.是拨按弹奏的衔接。左手拨弦结束后,马上回到码左侧下按弦奏出按音,左手移

动速度要快,按音要准。练习时应采取先慢后快的练习方法进行练习。

六.是连音的连接弹奏。三拍的摇音5要与后面相邻的二分之一拍5音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运用摇弦技巧弹奏。后面的2音,虽然和5音在同一个小节,但在结构上应该与后面部分紧密衔接。 第一乐段第十二小节至十六小节,前三小节基本由一连串定时滑音构成。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一) 是定时滑弦的弹奏。这几小节里有大量的定时滑弦弹奏任务。第十二小节中的定时滑弦都是由低音向高音滑弦,弹奏要按照定时滑弦的弹奏要领进行弹奏,要把定时滑音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充分弹奏出来,把握住细节的处理。由于此处每个滑音的时值都不是很长,所以在细节的表现上就显得不太容易,注意不要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虽然时值短,但各个组成部分均要表现完整。按音定时滑弦要特别注意音准。第十三小节和第十四小节中的定时滑音还有从高音滑到低音的滑弦,更增加了弹奏的难度,需要重点练习。 (二) 是防止具有滑音性质杂音的出现。在连续出现的定时滑音序列弹奏中,容易出现具有滑音性质的杂音,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此类杂音。一种方法是,在即将换弦弹奏时要等余音消失后再将左手抬起,这样残余的一点滑音无论在时值上还是在强度上都不足以影响整体音乐效果。此种方法在速度比较慢,时值比较长的情况下很实用。另一种方法是,在下一个音弹响之前,用强制发音弦停止振动的方法来消除余音,然后马上弹出下一个音,这样刚奏响的音就弥补掩盖了制动弦时产生的噪音和杂音。这种方法适用于弹奏速度较快、音符时值较短的情况。应该视实际情况的不同而选择,或者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三) 是颤弦的弹奏。第十三小节中有一个很有特色的颤弦,要在上滑弦结束的时候尽快起颤,不要延迟。除了时机的把握,还要尽量加大颤弦力度,音的变化应该在一个全音左右,奏出效果突出的颤音。应该说这样的颤弦是不太常见的,一般的颤弦,音的变化幅度都在半音到全音之间,相对来说更*近半音。因为要保证颤弦的频率,就不得不在变化幅度上作一些让步。但这里的这个颤弦力度一定不能过小,否则就失去了一个体现新疆独特音乐风格的机会。 (四) 是摇弦的力度和密度。第十五小节和第十六小节都有摇弦出现,要加大摇弦力度,提高摇弦频率,保证音的连贯性。扶腕摇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可以满足力度和频率的需要。摇弦的位置应离前岳山大约一指至两指左右,这个位置的音色较好,弦又由于*近支点而具有一定的刚性,客观上给较高频率摇弦以保证。 (五) 是整体弹奏速度的把握。这一部分都是时值相对较短的滑音,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保证速度,不要因为滑音不好处理就采取“拖”的办法,有意或无意地延长时值。应该保证这里的弹奏速度与前后部分的弹奏速度的一致性。在曲谱没有特别的要求时,乐曲整体的速度是不能随意变化的。 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五小节的弹奏方法与第三小节至第十一小节弹奏方法基本一致,可参照。还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一小节的左手小抓,应该突出低音,使其起到增强乐曲空间感的作用。 第一乐段的弹奏速度比较舒缓,大量按音以及连续滑音的运用是很特殊的。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音乐,多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很少使用4、7或者是其他半音。在滑音上,本音多是五声音阶中的音,变音则是本音相对应的上方或下方的大二度或小三度音, 1、2、3、5、6之外的音一般出现较少。而其他民族的音乐就不一定是这样了5。此曲关于4、7音的运用,有效地突出了新疆音乐的特点,但 也增加了难度。所以,要想比较出色地体现乐曲的这种独特风格,就要在这些特殊的地方上下功夫。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将各种音乐风格都研究透彻,而多数情况下判断某种风格多是从一些相对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上来进行。只要把最有代表性的特点表现出来,就可以把乐曲的风格表现出来,从而再现异域风情。

第二乐段承袭了第一乐段的风格,并且在情绪上更为饱满。此乐段一开始运用的套抓与上一乐段刮弦配合弹奏,标志着乐曲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高潮。这也正和此曲的基本素材——新疆的赛乃姆——风格是一致的。虽然没有附加的速度标记,但实际上这里的速度是要稍快于前面乐段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速度上的差异很微小,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注意到两个乐段在速度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 是刮弦的弹奏。这一部分出现了三处刮弦。前两处属于拇指上行反刮,利用拇指假甲的背面,从低音到高音进行连续的刮奏。此处应该严格按照弹奏要领来进行,注意力度的控制,按照从弱到强,由慢渐快的原则,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气氛。演奏时,应该注意领悟乐曲的内容,争取利用一切手段来表达出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第二处刮奏处于强音中间,所以更要注意弹奏方法,防止刮奏音被掩盖,模糊音与音之间的界限。应该使这一处刮奏具有较好的穿透力。第三处刮奏属于拇指下行连托刮奏,此处刮奏与前两处不同,要弹奏得连贯流畅,清晰柔和,与前面的刮奏形成对比,为更好地衔接下一部分作准备。如果把前面的刮奏比作刚烈的小伙,那这里的刮奏就如同温柔的姑娘。此处的三个刮奏各不相同,演奏时要注意把握,不要雷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直是艺术的最大敌人。 (二) 是套抓的弹奏。此处三个小节的双手配合抓弦都是套抓,这并不常见。弹奏的时候要抓准、抓实,并严格按照标记,把有强音记号的音都真正地弹出来,不要马虎随意。在弹奏强音时,注意抓弦的手形以及发力的方位和触弦角度,否则很容易弹出杂音,影响音乐效果。在处理连续强音的弹奏时,要注意持续强化弹奏力度,使强音一直持续下去。 第二乐段第四小节至第十小节的弹奏,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 是控制住弹奏力度。前面几小节的弹奏力度普遍很大,而这里不需要延续前面的弹奏力度。要注意乐谱上的标记,和前面的弹奏形成力度和音色音量的对比,防止力度较大的弹奏持续下去。 (二) 是后起颤弦的弹奏。要严格按照后起颤的弹奏要领,掌握好颤弦时间。颤弦力度不要过小,因为后起颤是在本音的后二分之一时值上起颤,这时本音已经有了一定的衰减,如果颤弦力度小,就容易使人感觉不到颤音的效果,或者感到颤音不合标准。但是也要防止力度过大,或者手臂紧张压弦等情况出现,避免奏成重颤弦或使本音音高出现偏差。除了力度问题,还要注意保证颤弦时有一定的频率。相对于力度来说,颤弦频率是更难掌握的,演奏时需要进行有针对的练习。 (三) 是本音按音的弹奏。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很多按音,如第五、第七、第八小节。这些按音很多是本音按音,也就是利用按弦技巧弹奏出古筝本身已经具备的自然音。这些音由于有特别明显的参照音而更加需要注意音准问题,因为有了比较,也就更容易让人听出差错。按弦弹奏时,要严格按照弹奏要领进行弹奏,左手要迅速准确按到位,防止出现明显的滑音效果。力度可以适当渐弱,这样有助于减轻那些按弦过程中很难避免的杂音。为什么这里要使用本音按音呢?因为新疆的一些民间传统乐器多是拨弦乐器,依*按弦来解决音高问题,如热瓦甫6等。这些乐器是一弦多音,而古筝是一弦一音。为了表达新疆特色音乐的风格,则采用类似的方法,用按弦来获得所需要的音。 (四) 是同弦连续下滑弦技巧的处理。此部分出现了两个下滑弦在同一根弦上先后弹奏的情况。在保证按照基本演奏技巧进行弹奏的前提下,还需要防止杂音的出现。具体的方法是,前一个上滑音用相对小一些的力度弹奏,以不影响整体音乐效果为准。弹奏完后左手一定要保持按弦状态,不要抬起。在准备弹下一个下滑弦时,右手迅速压住弦,将残存的振动消除,然后左手快速放开,随后右手重新激发弦振动,左手再按照弹奏要领进行下滑弦。之所以强调前一个音要以较弱的力度弹出,是为了防止制动弦时产生较大杂音,同时也是为了使前后两个音形成对比,增强乐曲的艺术性。 (五) 是摇弦和抓弦的弹奏。摇弦的弹奏要由强到弱,但要有持续性,保证摇弦密度不减。抓弦要控制好弹奏力度,既弹奏得深厚有力,又不失圆滑优美。注意要让低音部分起到铺垫衬托作用,利用低音的厚重与高音的对比,营造出整体的空间感。 六是要准确按照强弱标记来采用合适的弹奏力度。很多人在练习的时候容易忽视强弱标记,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准确对这些标记做出反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演奏水平,使音乐更加人性化,更能充分表现乐曲内容和深刻揭示音乐主题。这也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技巧,只需要在练习的时候多加注意就可以做到。 第二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 是定时滑弦的弹奏。第十一小节均为定时滑弦,弹奏时要按定时滑弦的弹奏要领来进行,滑音止音要准,换弦滑弦时左手要迅速,不要产生明显的痕迹。有了前面第一乐段的经验,这一部分就不会有太大难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小节最后一拍要稍慢一些,应该根据慢下来的速度重新确定滑音中各部分的时值,注意把过渡音充分展开。 (二) 是摇弦与快琶弦的配合弹奏。第十二小节出现的摇弦与快琶弦,按照摇弦、快琶弦的弹奏要领弹奏即可,摇弦产生的持续音与琶音要融合在一起。低音快琶要弹得低沉浑厚,高音快琶要弹得清脆明亮。 (三) 是速度变化时的控制。第十三小节的前两拍中速度突然提升,要加快至原速的二倍左右。这一小节又是定时滑音的序列,但速度要比前面快很多,所以难度更大。要弹得清晰迅速,注意保证音质。练习时应由慢到快,逐渐加快速度。音要准,节奏要稳,不要碰响邻弦。突快之后的突慢弹奏衔接要自然,速度比原速还要稍慢一些,自由一些。 (四) 是摇琶的弹奏。摇弦的力度要适中,应该加大密度。连续四拍摇弦,需要有较好的持续性和一致性,无论是音量、密度还是音色,都要保证持续、稳定。左手快琶弦速度不要太快,以每个音都清晰、饱满、扎实为准。渐慢时单组快琶弦的速度不要随着渐慢,但力度要逐渐减小。注意保证在比较弱的力度下弹奏的清晰度。如果在弹奏的时候把握不好,发现音的质量随着力度的减小而变差,就要注意假甲与弦的接触。一般来说,只要保证弦所在直线属于假甲平面,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乐段,气氛已经营造出来了。如歌唱般的滑音、节奏感极强的按音,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唱着欢快的歌谣。一个少女在歌声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演奏这一乐段时,除了保证各种技巧都准确无误地运用之外,还要融入热烈奔放的情感。可以幻想自己就在伊犁河畔,和牧民们围着篝火坐在一起欢歌笑语,在一起边唱边跳。利用一定的联想,将自身融入到乐曲的意境中去,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发挥,从而增强表现力。

第三乐段是散板乐段。这一乐段没有明确的节奏限制,所以也就更难掌握控制。除此之外,双按弦、快速大抓弹奏、连续下滑音弹奏等,都是比较难掌握的,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这一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 是连续大抓的弹奏。每个抓弦在曲谱上都标记为重音,但实际上还是要有对比,在整体上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把每一个音都用几乎相同的力度弹奏出来是很不合适的,这样就会失去自然的美感。在渐快的弹奏过程中,要认弦准确,使抓弦不要有任何失误。

同时,在加快弹奏速度的过程中,弹奏力度的变化也要适当,避免产生噪音。大抓的慢起渐快变化要自然、稳重。
(二) 是双按弦的弹奏。双按弦是通过左手拇指中指同时按八度音程的两根弦,使所按弦的音升高到规定程度,然后右手开始弹奏,同时产生两个关系为八度的按音。双按弦技巧最需要注意的是音准。由于要同时处理两根不同弦的按弦,所以保证这两处按弦的音准就是最重要的。在不同的弦上施以按弦,使它们变化同样的音高,需要的力量绝对不会一样。这就要求演奏者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使拇指和中指的力度分别符合按弦的技术要求。左手抬起的时候,要迅速果断,必要的时候辅助以右手的制动,或者在放开弦的时机上加以选择,避免出现滑音。
(三) 是同弦连续上滑弦的弹奏。此部分出现了连续的上滑弦在同一根弦上先后弹奏的情况。在保证按照基本弹奏要领进行弹奏的前提下,还需要防止杂音的出现。在进行下一个下滑音的弹奏之前,右手应该用肉指或者缠有胶布的部位迅速压住弦,将残存的振动消除,然后左手快速下按,将音按到下滑音起音音位,随后右手重新激发弦振动,左手再按照弹奏要领进行上滑弦。之所以强调用肉指或者缠有胶布的部位压弦,是为了防止在制动弦时产生较大杂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音的纯净。注意下滑音的过渡音要充分展开,保证过渡音在整体滑音中的比例。还要保证变音的音准。
(四) 是刮奏与摇弦的配合弹奏。刮奏的力度要稍弱,不能过强,以免影响整体的配合效果。刮奏过程中,每个组成音要弹奏得尽量清晰。
(五) 是按音摇弦的弹奏。按音摇弦,是在按弦基础上进行摇弦弹奏的技巧。除了按照右手摇弦技巧要领进行弹奏之外,更需要注意由左手控制的音准问题,不要出现偏差。摇弦力度要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但过渡要自然,不要生硬。在右手力度变化的时候,注意左手保持稳定,防止按音出现变化。
散板乐段可以看作是对前面慢板部分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为后面快板部分打下基础。盛大的聚会暂时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大家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那种狂欢的状态,这是为了更加欢快、更加开心而进行的必要等待。微风吹拂之下,篝火时明时暗,不时有几块木柴发出爆裂声,随即蹦出几个火星,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暂时的、表面的平静和舒缓,将带来后面的热情奔放。演奏时要注意体会慢板的作用,整体处理要自然得当。
第四乐段是快板乐段。整体弹奏要求是:弹奏音要准确,快速连续抓弦要流畅,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感要明确,突出音的独立性,强弱变化要明显。快速抓弦中出现的按音和颤音要严格按照弹奏要领弹奏。

第四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 是抓弦的弹奏。这里的抓弦并非某种单一技巧,而是包括套抓和小抓。在套抓弹奏时,各手指要高度放松,保持“三指”相对独立。不要抓错弦或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影响音乐效果。套抓与小抓相衔接时,要迅速果断,不能延迟。重音抓弦要加大力度,但要注意假甲的触弦角度,以免出现噪音。小抓时,还要防止拇指和食指在发力的过程中互相接触。如果力度的运用不合适,就会导致拇指和食指相碰撞,两指假甲之间摩擦就会产生很明显的杂音。
(二) 是花指的弹奏。此处几小节共出现五次花指弹奏。第一处花指在第二小节,不过这个花指在结构上应属于下一个小节,所以在弹奏上要注意,使它与后面的相邻音有较好的衔接。柔和、流畅,是这个花指弹奏的基本要求。由于这个花指出现在渐强乐句的中间部分,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所以弹奏力度也要注意与整体的力度变化保持一致。弹奏位置要稍稍*近有效弦段的中点,拇指要稍稍立起,把弦充分拨动起来。对于花指的起止音,应进行一定的限制。止音要与后面相邻音衔接,起音大致距离止音一个八度就可以了。后四处花指弹奏与重音套抓弹奏相衔接,在风格上比较一致,可以按照相同的弹奏方法来处理。要加大弹奏力度,弹出气势,弹奏得连贯圆滑。这四处花指刮弦的范围要比第一处稍大一些。抓弦音是上行的,花指的起止音也应该随之上行。弹奏位置要适当*近前岳山,与前后套抓的衔接要严密,使它真正起到连接前后音的作用。
(三) 是渐强效果的体现。要按照曲谱的标记,弹奏出渐强的音乐效果。这里需要营造一种气氛,而渐强处理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演奏者需要注意,应该突出“渐”的含义,在由弱到强的过程中要圆滑自然。
第四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六小节的弹奏,富有节奏感。要把这种节奏感充分体现出来,这是最需要加以重视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 是按音抓弦的弹奏。按音要准,拇指食指力度要控制好,既不要畸轻畸重,又要突出旋律性,直至奏出标准规范的和声音。此部分的旋律音是由拇指弹奏,所以拇指的力度应该稍大一些。
(二) 是定时滑弦和重音抓弦的弹奏。小抓弹奏结束后,在拇指所弹弦上迅速下滑至止音音位,拇指的力度要适中,音要按到位,过渡音要放开。音的强弱要按乐谱标记的强弱来弹奏,连续重音抓弦要弹奏得扎实饱满。同样,连续出现的重音也应该有所对比,而不能千篇一律。
第四乐段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 是连续快速抓弦的弹奏。这里的连续快速抓弦不但要求演奏者把音抓准抓实,而且在弹奏过程中中指要变换位置突出旋律,并且左手还要处理中指变换弹奏中的按音,这就给准确弹奏带来了难度。一般情况下,按音都是由右手拇指弹奏,由中指弹奏出的按音是不多见的。对于一般的演奏者来说,平时养成的弹奏习惯会在这里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使左右手配合失误。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多加练习,并且集中注意力,摆脱习惯的束缚。左手按音要一次到位,下按时要迅速,不要产生滑音。中指换弦时,尽可能依*小关节的运动,带动假甲尖触弦,手背基本放平,尽量保持稳定,不要上下运动。这样发力弹奏出的音,旋律突出,扎实清晰,具有质感。
(二) 是强弱处理。此几小节中,有多处强弱符号标记,这些符号很容易被忽视,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要严格按照标记弹奏。没有标记强弱记号的部分,按四分之二拍强弱关系处理即可。
(三) 是颤弦的弹奏。左手要在中指所弹出的2音和6音上施以颤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郭雪君老师讲解手型的截图   下一篇:王天一大师《古筝名曲句句教》之《秦桑曲》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