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王天一大师《古筝名曲句句教》之《伊犁河畔》
    点击数:4271    更新时间:2009/9/15 10:58:08    收藏此页

弦技巧,严格按照颤弦的弹奏要领处理,颤音效果要突出。这几个按音的速度较快,时值较短,为了保证颤弦的频率,一定要利用腕部的活动来进行颤弦。
第四乐段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三十二小节的弹奏,与此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六小节的弹奏基本相同,可参照前面的讲解。除此之外,这里主要的难点就是保证小抓的准确性问题,演奏者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一定的练习就可以解决。
第三十三小节至第四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是在感觉上要情绪化一些,应更具激情,象征着高潮的到来。除此之外,具体的弹奏方法、弹奏要求和此乐段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第四乐段第四十一小节至第四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 是按音抓弦的弹奏。除了继续按照前面已经讲过的弹奏要点练习之外,还要注意适时变换不同手指的力度,突出旋律音。按音是否符合标准,旋律音是否突出,是检验此处弹奏合格与否的标准。
(二) 是明确体现出强弱变化。第四十一小节的第一个强音大抓过后,后面接着的三个小抓要弱下来,并再由弱到强。第四十二小节到第四十五小节是一个片段,第四十六小节到第四十九小节是与第四十二小节到第四十五小节相对应的另一个片段。前一个片段的弹奏力度要大一些,后一个片段要减轻力度,与前面形成对比。既好像是两个人一唱一和,又好像两个人在翩翩起舞。总之,要富有色彩及层次感,避免单调乏味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强弱对比时,不要过于突然,也不要急于求成,切忌用夸张的加大力度来实现这种对比。强弱关系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
(三) 是弹奏位置的确定。高音部分和强音抓需要具有一定亮度,音量也需要大一些,因此弹奏位置应该稍*近前岳山一些。低音部分需要浑厚深沉的音色,应具有比较明显的色彩感,弹奏位置则应该稍*中弹位置一些。当然,不同的古筝在音色音量上也不尽相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弹奏位置,上面所讲的只是一个原则性规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修正。
第四乐段第五十小节至这一乐段的结尾,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 是套抓及其后续音的弹奏。第五十到第五十三小节,旋律音问题又一次突出出来。一般情况下,拇指总是担任旋律音的弹奏任务,尤其是在套抓等技巧中就更是这样,但这里出现了例外。第五十和第五十一小节,每一小节最开始的套抓,旋律音都在中指上,相反,拇指所弹奏的音只是一种配合。要注意适当加大中指弹奏力度,突出旋律音,使前后配合一致。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三小节,旋律音重新回到拇指下,此处遵循套抓的一般弹奏要领处理即可。此处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五十和第五十一小节套抓与后续音在弹奏上的衔接。由于中指弹奏旋律音7,与后续音6音在同一根弦上,所以要考虑换弦弹奏的灵活性及科学性。后续音6可以用拇指弹奏,这可能比较符合一般的弹奏习惯,比较简单,但换弦跨度较大导致了明显的速度劣势,而且在换弦时容易碰响邻弦,产生杂音。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分指技巧,在抓弦技巧完结后,用中指直接弹出后续音6,后面的5音用无名指弹出。这样可以避免换弦,保证手的稳定,而且对于后面弹奏的接续也有好处。但是此种方法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力度,与左手的颤弦技巧配合也具有不适应平时习惯的一面。
(二) 是同弦按音与本音的连续弹奏。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处6、7音连续弹奏的情况,这两个音都要在同一根弦上弹出,除了按音的音准问题外,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滑音性质的杂音出现。关于如何避免此类杂音,前面有详细论述,可参考。
(三) 是渐弱和渐强的处理。前面两处渐弱,起音均是一个重音,然后在此基础上渐弱。后面一处渐强,结束音同样是一个重音,要注意在弹奏渐强部分的起始音时力度的掌握。如果力度过大,最后的重音就没有了继续增强的空间,很难处理;如果力度过小,会使这里有间断感,影响整体音乐效果。要通过多加练习,找出适合自己的起始弹奏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触弦位置应该随着力度变化而进行调整。一般说来,渐强时弹奏位置要逐渐*近前岳山,渐弱时弹奏位置要逐渐*近中弹点。不过每个人对于乐曲都有自己的理解,也不必过于拘泥成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正是这样。对一首乐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绝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同一个人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也会不同。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处理乐曲,即使是和权威的解释有出入,也是最好不过的。
第五乐段比较短,是整个快板中情绪比较平缓的一个部分,相对于第四和第六乐段,它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连接乐段。它在第四和第六乐段中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并且酝酿情绪,为下一乐段作铺垫。这一乐段的主要部分几乎没有运用任何和声技巧,单纯的旋律正好表现出欢快热烈中的平静,对后面的热情奔放是很好的衬托。这一乐段速度感觉基本与前一乐段保持一致,不过从对乐曲的个性化演奏的角度来说,这里的速度实际是上要慢于前一乐段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大量的按音弹奏以及同弦按音和本音的连续弹奏,都使这一看起来不很复杂的乐段具有相当的难度,在弹奏时不要掉以轻心。

第五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一) 是下点滑弦的弹奏。下点滑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滑弦技法。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滑弦范围的,但和一般的滑弦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点滑音三个组成部分的时值比例与一般滑音有很大不同。在进行点滑弦弹奏时,腕部动作要灵活,点滑弦的力度以将弦按到止音音位为准,速度要满足点滑音各个组成部分比例的需要。手指的下按要迅速,过渡音要短,滑音要处理的柔和,不要因为速度快而生硬。点滑弦的弹奏和下一个音的衔接要完美。
(二) 是摇弦和扫弦的配合弹奏。摇弦音为强音,力度要适当加大一些,注意保持较高的摇奏频率。扫弦要严格按照扫弦的弹奏要领来进行,手臂要展开,手腕要放松,甩动要灵活有力,利用肘关节的伸展运动来带动腕部活动,进一步带动手掌。手与弦接触的部位是肉指指甲部分。在扫弦过程中,手臂要舒展,不要僵化,否则很容易使肘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影响弹奏。注意适当根据摇弦力度来控制扫弦力度,使扫弦起到配合摇弦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防止扫弦力度过大而产生噪音。扫弦应在中弹位置进行,节奏与摇弦弹奏严格对应,突出节奏感。
(三) 是扫弦结束后按弦弹奏。扫弦结束后,左手迅速回到码左侧,下按弦,奏出按音,要果断、准确。在第十五小节和第十九小节,又出现了同弦按音和本音的连续弹奏,弹奏要领和弹奏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照。
(四) 是摇弦和抓弦的配合弹奏。摇弦要保证弹奏时的力度和密度,弹奏位置与前岳山的距离应该稍大一些,使摇奏出的延长音浑厚扎实。套抓要适当加大力度,弹奏位置应离前岳山稍远一些。抓弦的节奏要准确,注意与右手弹奏的严格对应。
五是弹奏速度的处理。此乐段最后几小节的弹奏,应该有一个渐慢的趋势,但速度的变化并不能太明显。这里的渐慢,速度的变化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感觉应该很顺滑,最后的速度要和接下来的慢中板相对一致。
第五乐段是连接小快板和慢中板的部分。激烈的歌舞结束了,朦胧的夜色中,一个老人敲着手鼓在吟唱一个美丽动人的古老传说。人们在他身边坐下来,入神地听着。不时有好奇的孩子插话,那个美好的传说对他们来说是太有吸引力了。富有特色的滑音和按音,如歌似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富有感情的图画。要带着一种对生活,对美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去弹奏。

从第六乐段开始,乐曲进入了另一大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部分——慢中板。在这一乐段,弹奏速度比小快板部分慢很多,但是速度的过渡应该圆滑无痕迹,这就要求在第五乐段的最后几小节上多下功夫,将速度逐渐降下来。
第六乐段的处理,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 是三指快琶弦颤弦的弹奏。琶弦要连贯、流畅,三指力度要保持一致,所弹音符时值要平均。按音要弹奏得柔和、细腻,按颤弦效果要明显,这样对感情的描摹会更加突出。按弦与琶弦之间不要冲突,应该使二者统一起来。
(二) 是音强及音色的处理。此乐段音强变化比较复杂,一般性的处理方法,按曲谱的规定处理即可。按照乐谱上标注的强弱记号来进行演奏,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作品。很多演奏者在练习的时候容易忽视强弱标记,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有时这样演奏稍嫌韵味不足,所以就应该在乐谱标记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处理。处理的原则,就是要艺术性地背离常规。不过仍然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富有艺术想象力的头脑,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背离常规的基础是掌握常规。关于音色的变化对比,规律性相对强一些。当音较强时,要稍*近前岳山一些弹奏;当音较弱时,则稍*近中弹位置弹奏。对于一般性弹奏来说,这样处理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乐曲本身的需要。
(三) 是定时滑弦的弹奏。按音的滑弦要在按音音准的基础上进行,防止习惯性缓腕造成二次按弦现象发生。还需要注意的是滑音各部分时值的准确。关于定时滑弦的弹奏要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前面已有详细讲解,可参阅。
(四) 是揉弦的处理。此乐段左手的弹奏任务很重,基本功不过硬的演奏者很容易忽视这里的揉弦。应该加强揉弦的训练,增加揉弦技巧的应用频率。要奏出明显的振动音效果,注意揉弦与其他技巧的衔接,做到自然流畅,圆滑严密。
(五) 是情感动作。此乐段为抒情乐段,对乐曲的理解要有深度,并且注意各种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表情、形体语言等。表情动作要符合表现乐曲内容和揭示乐曲主题需要。

第七乐段是结束乐段。这个乐段是慢板,速度又一次降低,并且很短,只有六个小节。这一乐段更多的是对景色的描绘。参加聚会的人们已经散尽,剩下的只有快要熄灭的篝火,一闪一闪地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微风吹过,一缕轻烟随即飘散,无影无踪。夜里,银河若隐若现,在天上横过;地上,河水缓缓流动,发出轻轻的声音。偶尔有些许微弱的声音,也许是远处的鸱枭在啼叫,也许是远处戈壁滩上卷起了一阵旋风。但这些声音是那么的遥远。东方慢慢地露出了一丝鱼肚白,戈壁、沙漠、绿洲的影子开始呈现出来。银河也落到了地上,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淌……乐曲主题在最后又一次出现,既是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又是预示着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要充分体会乐曲饱含的感情,不要总是试图过快结束弹奏,要控制住速度,将自己所理解到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七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具体问题。
(一) 是持续摇弦的弹奏。此乐段右手基本为摇弦弹奏,为了使音乐效果圆滑连贯,应该适当加大摇弦密度,保持力度的一致,突出持续音细密连贯一致的特点,并注意避免托劈之间的音色差异。摇弦位置应离前岳山一指至两指远,并根据音高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强弱的变化要随着乐谱的标记而变化。定时滑弦过程中的摇弦要注意音准和过渡音的圆滑。过弦摇时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摇弦与单音相衔接时要连贯自然,无衔接痕迹。
(二)是快琶弦的弹奏。左手快琶弦时,各个音符的时值要平均,力度要一致,弹奏速度要适中,与右手摇弦弹奏要对应。
(三) 是乐曲结束时的处理。尽量避免直白、单调的演奏,应该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最后的收势要符合全曲结束的意境,不能生硬。
1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在节日或者劳动之余的集体歌舞,流行于新疆各地。表演时,观众和乐队伴奏人员均席地围成圆圈而坐,舞蹈进行中,众人可拍手唱和。一般有独舞、对舞和群舞。
2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复杂性,维吾尔族音乐囊括了世界上三大音乐体系,即:中国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和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其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体系。
3 包括前面两小节的手鼓伴奏。
4 我国民族众多,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相对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在音乐艺术方面,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在演奏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时要注意分析其主要特点,这样才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
5 比如日本音乐,虽然也是五声音阶,但其中的五个音为1、3、4、6、7。其他地区的音乐也有类似现象。
6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拨弦乐器,琴颈细长,指板上缠丝弦为品,有三弦、五弦、六弦等不同形制。现今常用者为五弦热瓦甫,各弦均可奏旋律,用拨子弹奏,发音清脆,为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主要的独奏、伴奏和合奏乐器。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郭雪君老师讲解手型的截图   下一篇:王天一大师《古筝名曲句句教》之《秦桑曲》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