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音乐知识总汇
音乐常识及名词浅释(2)
点击数:2369 更新时间:2009/10/27 21:04:13
收藏此页
【室内乐】(Chamber music 英)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
演奏
、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及歌剧音乐。十七世纪初发轫于意大利,如“室内奏鸣曲”、“室内康塔塔”等。十八世纪末叶以后,指由少数人
演奏
、演唱为少量人听赏的音乐。现今,系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室乐的
演奏
者,需具备独奏的技巧,同时要有和别人合作的能力。
室乐最常见的形式为下列数种:
①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
②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③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钢琴)
此外还有三种也常见:
①弦乐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②钢琴四重奏:(弦乐三重奏加钢琴)
③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第二中提琴或第二大提琴)
【赋格】(Fuga 意Fugue 英)西洋复调音乐中的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原文意为“追逸”、“遁走”。这种曲式包括三大部分,即呈示、展开、再现。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短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按规定的要求轮流呈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至原调(再现部),并常加尾声结束。在第二、三部分中,一般还运用“交叠”、“倒转”、“增时”、“减时”等手法处理主题,以充分发挥其内涵。只有一个主题的称“单赋格曲”;有两个主题的称“二重赋格曲”;有三个主题的称“三重赋格曲”。赋格可独立成为一个作品,也可以与前奏曲结合成为一个套曲,到十八世纪末以后也常常被运用于其它音乐体裁及曲式,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如在莫扎特的《第四十一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某些晚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中均有运用。
【托卡塔】(Toccata 意)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通常由几个对比性的乐段构成,有时被安置在赋格曲前,仅作为引子,不能独立。十八世纪在德国有进一步发展,自由奔放的特点更为突出。有时也用于赋格之前,以形成对比,如巴赫的管风琴曲《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十九世纪以后的托卡塔则指一种独立的器乐曲,它没有歌唱般的旋律或段落,而全由急促、快速、时值均等而短小的音符组成。
【卡农】(Canon 英)复调音乐之一种。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地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第一次出现的声部称“起句”,相隔一小节或两小节后出现的重复声部称“应句”,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声乐曲中的“轮唱”亦即“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亦常用卡农,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中间部对舞曲旋律的处理,就采用了卡农手法。
【练习曲】(Etude 法)用于提高器乐
演奏
技巧的乐曲。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十七世纪末,意大利的“托卡塔”即为练习曲的一种。大量练习曲(尤其是钢琴练习曲)的出现和应用始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后又有可供艺术表演的练习曲,常称“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奏鸣曲】(Sonata 英)西洋乐曲体裁。十六、十七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十七世纪后则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奏鸣曲系指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或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其基本特点与形式通常为:第一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略去)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在音乐史上,奏鸣曲与交响曲的成长有着相互的关系。
【交响曲】(Symphony 英)大型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活泼,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充满了戏剧性。全部音乐是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的对比和发展上。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其内容往往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结构是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中速,常以小步舞或谐谑曲为基础。在古典交响乐的这一乐章中,往往给人以闲暇、休息、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其结构大多是复三部曲式。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常常表现出生活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的场面和人民胜利的节日图画。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
交响曲的乐章、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它根据作曲家的创作要求和作品内容而定,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乐曲有四个乐章,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有五个乐章,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协奏曲】(Concerto 意)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艰深的大型乐曲,也有以人声与乐队协同演出的声乐协奏曲。协奏曲通常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富有歌唱抒情性;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有节日欢庆、载歌载舞的性质。
由一个乐章构成的协奏曲叫“小协奏曲”。巴赫时代由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叫“大协奏曲”。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协奏曲结构程序:
A.呈示部。
合奏:亦称“第一呈示部”。最先可奏引子(常省略)在引子中可加入独奏乐器,然后再奏主副题。副题常常仍用主调(也有例外,但副题终结应在主调),在奏主副题时不加入独奏乐器。
独奏:亦称“第二呈示部”。将主副题再奏一遍,但此时的主副题常呈调性对比并加以装饰,乐队降入伴奏地位。
B.展开部。
合奏:将主副题的材料作种种开展,通常此段较呈示部之合奏部分短。
独奏:独奏乐器将主副题材料作种种开展,以乐队为伴奏。在此段中,可加入一段新材料,这段音乐通常较慢而优美,以作为乐曲的对比。在浪漫派后期,华彩乐段往往在这一部分出现。
A.再现部。
合奏:仅奏主题。
独奏:将再现部奏完后,在结尾处常加入华彩乐段,这时乐队停止,直至华彩乐段完结后,再起来合奏,最后以小曲尾作为结束。
由上述结构程序可以看出,此类协奏曲可属复式奏鸣曲式结构。其中华彩乐段乃是表现独奏者熟练技巧和进一步渲染乐曲情趣的地方,这部分最初由
演奏
者编创或即兴
演奏
,但自浪漫派开始则多由作曲者创作。成功的华彩乐段能将乐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及
演奏
者的技能很好地统一起来,成为协奏曲最扣人心弦的乐段。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英)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或叙事、抒情或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 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的音乐家又发展了它,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由六首交响诗组成,被称之为“交响诗套曲”。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如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嘎达梅林》、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属于此类。
【组曲】(Suite 英)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德国古典组曲通常由阿勒曼德、库朗、萨拉班德、基格四首舞曲组成,有时冠以序曲,后两首舞曲之间,常加入一些其他的舞曲。各种舞曲均用同调,但在速度、节拍等方面形成对比。其它象英国、法国也有自己的特殊的组曲。巴赫曾写过著名的钢琴曲《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古典组曲至十八世纪中叶已趋衰落。
近代组曲有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辑成者,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胡桃夹子组曲》;有采用民间素材写成者,如马可的《陕北组曲》;也有根据特定标题内容写成者,如金西、徐贵岩、李钰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泰山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等。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音乐常识及名词浅释(1)
下一篇:
音乐常识及名词浅释(3)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