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陕西筝
    点击数:1971    更新时间:2009/11/4 19:11:55    收藏此页

真秦之声(陕西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传统的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 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陕西:陕西地区是中国的发源地。但现在“真秦之声”的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采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或极少用;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著名秦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的余绪”。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的最早奏法。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站长附:现在吉林一带的一种民间表演应用了,形式和榆林有点类似,因为没有机会进行考察,也就不清二者是否有相关之处)。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家提出了“秦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曲,作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了。1957年,榆林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曲。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曲的肯定,都对秦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后来涌现了象《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曲。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关于的记载,给陕西人以启示,又有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陕西已渐渐地恢复奏秦声。

  陕西风格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曲的风格特点。

总页数:1   1    

上一篇:浙江筝   下一篇:齐鲁大板(山东筝)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