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古筝曲溯古
点击数:3513 更新时间:2009/4/21 23:20:38
收藏此页
古筝
曲溯古
刘 方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作者简介:刘方(1963一)女,贵州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
古筝
教学。
古筝
,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广泛流传于华夏大地,它不仅以古雅的音韵,多姿多彩的风格令人们喜爱,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浸润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国的古代文化有四书五经楚辞汉赋,有唐诗宋词元杂剧,还有明清戏曲小说,这些,都代表着它们所属的那一时期文化的最高成就,它们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也深深影响了音乐领域,
筝
乐当然也在其中。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
筝
⋯⋯ ”的记载,侯瑾的《
筝
赋》中也有“急弦促柱,变调改曲。⋯⋯雅曲既阕,郑卫仍修。新声顺变,秒弄优游。⋯⋯移风易俗,混人伦,莫有尚于
筝
者矣。”由此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民间就流行弹
筝
了。人们不仅用它表达情感、陶冶性情,更认识到了它传扬美德、移风易俗的功用,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事件,都能在
筝
曲中窥见一斑。《古今注》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邯郸女子,秦氏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见欲夺之,罗敷乃弹
筝
,作《陌上桑》以自明。”这便是史称“秦氏罗敷,巧善弹
筝
”的记载,这大概也是较早的有关
筝
的故事了。遗憾当时罗敷弹奏的
筝
曲没能流传下来,否则,我们便得以聆听几千年前的
筝
声了。古曲《广陵散》也出自这时期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据《琴操》所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遂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路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
演奏
,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死去。⋯ 《广陵散》所表现的正是这个故事所具有的悲壮、慷慨及英雄豪迈之气。据考证,此曲在东汉末年就流行于广陵地区(今安
徽省寿县境内),曾用琴、
筝
、笙、筑等乐器
演奏
,是极有代表性的古曲之一,它磅礴的气势,独特的风格,庞大的结构,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音乐家对乐曲内容出神人化的刻画和对乐器技巧炉火纯青的运用。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巩固秦王朝,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筑万里长城、凿灵渠、征岭南、徙富豪、堕城防、修驰道等,使中国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和昌盛。但他在实施这些大政的同时,也使用了一些极端暴虐的手段,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陕西
筝
曲《姜女泪》便是这一时期人民生活的写照:孟姜女与范杞良是一对新婚夫妇,可丈夫被逼抓去修长城,妻子牵挂丈夫,千里送寒衣,路经苏州浒墅关时被守关吏卒刁难,无法过关,孟姜女就把自己的悲惨身世编成小曲献唱,终于感动了吏卒,开关放行。 这个故事在陕西眉 鄂音乐中的“长城调”、“哭长城”等曲段有所反映。经连缀改编后,表现了孟姜女悲怨、哭诉、愤懑的心情。由唐张祜《听
筝
》诗“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来看,在一千多年前,
筝
曲已有《哭长城》。《姜女泪》是在陕西郦鄂音乐的基础上创这种如泣如诉的效果,幽怨、悲愁的情绪,很有“凄凄切切断肠声”,“指滑音柔万重情”的意味。【3】楚汉战争可以说是我国史册中最扣人心弦、最大气磅礴的篇章之一了。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饮血为盟,誓不再战,广大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可就在这时,刘邦却悄悄在垓下设下埋伏,要围歼项羽。当项羽率兵经过垓下时,因为猝不及防而被死死围困,楚军眼看没有生还的
希望,士气低落,汉军就势高唱楚歌,彻底击垮楚军的斗志;在经过了几次恶战后,楚军几乎全军覆没,项羽带着余下的二十几个勇士,冲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又一番激战后,只剩下了他一人;这时他不禁仰天长叹,想自己带着八千子弟兵横扫中
由慢渐原,敌人闻风丧胆,可如今却是如此结局,怎有颜回去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结束了仅32岁的年轻生命。刘邦与项羽的垓下之战,被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表现过,而表现项羽悲壮失败的浙江
筝
曲《霸王卸甲》,虽是由琵琶曲移植而来,却不能不在这介绍一下。乐曲具有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共分十四段:营鼓、升帐、点将、整队、排阵、出阵、接战、垓下酣战、楚歌、别姬、鼓角甲声、出围、追兵、众军归
里。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描写了项羽被围垓下,在四面楚歌声中突围而出,至乌江自刎的情景。开始的“营鼓”出现在低音区:节奏自由的旋律通过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如诉如泣,令人愁肠寸断;“别姬”的旋律,则以短小的句幅相对答呼应,急促的音调和按滑音的演霄 02 . —3— —2— {3} —2 —7一 6 7乐曲大量运用了浙江
筝
特有的快四点、摇指、左手划弦、点弹、双手撮等弹奏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乐曲内容,全曲对“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和赞颂。在汉王朝四百多年的沉浮中,“西域”一直是历代帝王关注的地域,而汉朝的历史,也交织着与西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如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文姬归汉等都发生在那个时代,而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都能在
筝
曲中觅得踪影。王昭君原名王嫱,本是宫人,为了实施对西域的和亲政策,汉元帝将她嫁与呼韩邪单于,这在当时对加强民族关系,缓和边界冲突具有重大意义。可王昭君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对故土的怀念使她饱受了思乡之苦,古朴典雅的客家
筝
曲《昭君怨》就慢板是以徐缓的节奏,丰富、细腻的左手揉滑技巧表现这种思乡情怀的。宋代词人张孝祥有《菩萨蛮》:“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冰,一点人云声,月明天更青。忽忽莺语啭,待寓《昭君怨》,寄语莫重弹,有人愁倚栏。”(4)由此可见,《昭君怨》
在宋朝就是人们常弹的曲目了。河南
筝
曲《苏武思乡》更是细腻地描述了汉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定不屈、忠汉不一的著名故事。乐曲一开始采用了深沉、抑郁的曲调和缓慢的节奏,使人们似乎看到在冰天雪地的北国,已近暮年的苏武步履艰难地放牧在北海边,同时也表现出了苏武远离中原,独在他乡的苦闷心情:乐曲的后半段曲调渐趋明朗、激昂,表达出苏 万难,重返中原的坚强意志:武对汉朝壮丽山河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决心排除乐曲在指法运用上,或是傻婉欲绝的走吟,或是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画人微,集叙事、状物、抒情于一体。在
演奏
风格上,浑厚纯朴、浓郁酣畅,感人肺腑。蔡文姬是汉朝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音律,不幸在战乱中被掳掠至西域,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一呆就是十二年,尽管在那有了丈夫和儿女,可强烈的思乡之情还是常常萦绕在她的心间,令她感到痛苦和凄凉。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自己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这便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山东
筝
曲《文姬思汉》所反映的正是她在匈奴留居时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悲愁思绪的,乐曲运用了左手按、滑、揉、颤的技巧,以山东
筝
率真的风格和质朴的旋律表达了她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悠悠史册中,唐朝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了,其繁盛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对周边各国及后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唐中央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各民族问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唐太宗时,土蕃首领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唐中宗时,唐又以金城公主嫁吐蕃王弃隶松赞。这些事件,都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河南
筝
曲《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是两首姊妹曲,乐曲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卢杞陷害前往北国和番,行至雁门关时,她借拜昭君庙为名,在落雁坡企图投涧自尽,但恰好落人邯郸节度使邹伯符院中,陈杏元被救后,像邹夫人倾诉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前曲深沉感人,运用了重颤、游摇及缓缓而起的下滑音等技巧,描述了主人公怨恨、愤懑的情绪。后曲则低沉、愤切,音调起伏多变,戏剧性地描绘出陈杏元亦泣亦诉的情景。 6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婚女嫁都是由父母包办或依媒妁之言的,他们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当然更谈不上爱情了。为此,不知酿成了多少悲剧。由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改写的《西厢记》,就是通过相国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生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腐朽,热情歌颂了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男女,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筝
曲《上楼》、《下楼》这两首乐曲就取材于《西厢记》的故事:《上楼》描写聪明善良的丫环红娘得知老夫人同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时,兴高采烈,心情愉快地匆匆上楼,急忙将此事报与莺莺的情景。曲
调欢快、跳跃、表现了红娘活泼、伶俐的性格。《下楼》则描写莺莺听到这一消息后,满怀喜悦,心情激动,飘然下楼的情景;乐曲旋律轻盈、欢畅、明快,令人愉悦。这两首乐曲可联奏,也可分别
演奏
。【’王巽之、陆修棠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为题材改编的
筝
曲《林冲夜奔》,作于上个世纪6O年代,是现代乐曲中表现古代故事较有影响的曲目之一。乐曲以刮奏开始,紧接着好似两声沉重的叹息,然后右手以摇指奏出自由而富于戏剧性的旋律,描绘了禁军教头林冲为奸贼所害,被迫出走,苦闷彷徨,百感交集的心绪:感叹回忆地慢板节奏稍自由.
l
乐曲运用了大量双手技法及左手的波音按滑,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林冲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
既愤怒绝望,又坚定顽强,从心理上描写了他抛弃幻想、毅然反叛腐败朝廷奔向绿林梁山的过程,表现了主人公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作曲家何占豪于1992年创作的
古筝
协奏曲
《临安遗恨》,是较为大型的现代
古筝
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岳飞的词《满江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此曲所表现的内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
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乐曲共分七段,在钢琴悲壮的前奏后,
古筝
一进入即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像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又何止岳飞、辛弃疾?
说到这,倒不得不叫我们“韫英雄泪”的同时,而更加庆幸自己所生活的年代了。
中华文明绚丽灿烂,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不知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嗟可叹的人物,人类的爱恨情仇,朝代的更替转换,皆化作滔滔波澜久久回荡在人们心间,而历史的惊涛骇浪还在继续奔涌,引领我们去感受、流连、体验、思考,我们也透过音乐这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去领略华夏文化独有的气质。而
古筝
发展到现在,早已是“促调移轻柱,乱手度繁弦。”“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的具有极强表现力的乐器了。让我们一起乘着
筝
乐的翅膀去遨游古老中国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吧!
参考文献
[1]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年.
[2] <音乐欣赏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年.
[3] 李汴<
古筝
自学入门与提高>蓝天出版社,2004年.
[4] (中国
古筝
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5] 词中“十三弦”专指
筝
,可从明朝音乐家朱载培的<明郑世
子瑟谱)得出结论:“唐
筝
十三弦见唐诗;晋
筝
十二弦。见
阮璃、傅玄<
筝
赋>;元
筝
十三弦见<乐志>。今
筝
十四弦或
十五弦,呼为“官
筝
”.”
[6] 李汴<
古筝
自学入门与提高>蓝天出版社,2004年.
[7] <中国
古筝
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8] <中国
古筝
名曲荟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
[9] 赵毅<
古筝
创作曲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1O] 赵毅<
古筝
创作曲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王中山古筝教学笔记〈一级〉——《自由花》
下一篇:
李萌 古筝基础教程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