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粵樂與古箏
点击数:1917 更新时间:2009/10/27 21:07:19
收藏此页
粵樂(廣東音樂)是流行於廣府地區的民間純器樂曲種,它歷史並不很長,大約形成於清末民初。開始它是給粵劇舞臺上作過場音樂,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獨立的民間器樂
演奏
。過去人們稱為「過場音樂」、「過場譜子」及「小曲」等。至於廣東音樂這一名稱的由來,那是它流行到外省等地以後(大約二三十年代),人們為了區別於其他樂種而把它稱為廣東音樂,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一名稱也就成了該樂種的專稱了。
粵樂早期
演奏
的作品主要是戲曲的過場音樂、民歌和民間器樂曲牌,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有一些
演奏
者開始嘗試創作新的粵樂作品。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是粵樂形成獨特風格的樂種及發展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湧現了呂文成、丘鶴儔等為多的傑出作曲家,創作出一批優秀的粵樂,如《平湖秋月》、《賽龍奪錦》、《鳥投林》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粵樂仍不斷有創新和發展。
古箏
起初在粵樂中只是作為廣東南音的伴奏樂器,因其自身的條件極限,無法在粵樂的合奏中充當主奏樂器,然而這種極限反而使箏適合
演奏
抒情、柔美、哀愁、細緻樂曲的特點更充分的體現出來,使古箏慢慢的脫離伴奏,逐漸的在粵樂中成為獨奏樂器。
一九五五年,著名的粵樂
演奏
家劉天一先生率先創作粵樂箏曲《紡織忙》,儘管這首曲子吸收了漢樂箏曲和潮州箏曲的某些特點和手法,但在風格韻味上卻是「地道」的粵樂風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劉先生赴蘇聯和東歐各國演出,除了擔任高胡獨奏外,還用古箏獨奏了自己創作的粵樂箏曲《紡織忙》,在當時影響甚大,他是開粵樂箏獨奏的先河。一九六二年,時為廣州音專學生的饒寧新先生在兼任附中箏課時,也開始嘗試改編一些粵樂小曲,供學生練習。本想試試看的,饒先生沒想到改編的這些粵樂箏曲卻深受附中學生的喜歡。此後,饒先生在成了當代漢樂箏派最具代表性人物之後,仍不遺餘力的親臨舞臺普及、推廣粵樂箏曲,並改編、完善了許多粵樂箏曲,如《雙聲恨》、《連環扣》、《禪院鐘聲》和《秋水龍吟》等,同時培養出一批從事粵樂古箏的
演奏
人材。
粵樂古箏的
演奏
沒有像其他箏派一樣有其自己獨特的技法,但就其風格韻味來講是與其他箏派有絕然之別的,它更注重
演奏
者的情感抒發,一首曲子反覆時的旋律加花往往有較大的不同和變化,這就給
演奏
者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任憑
演奏
者自由發揮。
粵樂古箏在廣府地區和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已十分流行,但在音樂舞臺上較多
演奏
的仍是前輩們改編的傳統粵樂箏曲,新作品不多。就目前來看,粵樂古箏還未真正形成一個流派,相信在若干年後,隨著
演奏
人群的不斷增加,新作品的推陳出新,粵樂古箏將成為我國一個新興的箏派。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古筝)流派与学派的关系
下一篇:
南方筝派漫谈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