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艺术在广东地区还有两个具有南国特点的流派。一个是潮汕地区的“潮州派”,我曾到过潮州地区考察,据说最早开始于唐代的韩愈,由于他被贬之后来到潮汕地区带来了古筝音乐。另外就是历史上几次战乱南迁,使中原文化传入潮汕地区。从现在的潮州筝曲来看,我觉得跟潮剧很有关系,谱是二四谱,除了轻六调,还有重六调、反线调、活五调等等,在音乐上它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另外用钢丝弦演奏加上各种调式的变化,非常别致,很具有南国特点。一般轻六调、反线调表现比较明快、诙谐的乐曲,重六调、活五调表现比较缠绵悱恻的乐曲,代表曲目有重六调的“寒鸦戏水”、活五调的“深闺怨”、“柳青娘”,反线调的“倒骑驴”,轻六调的“一点金”、“过江龙”等等。潮州筝的曲目一部分是属于六十八板,一部分也不属于六十八板,近些年他们的一些庙堂音乐也用古筝来演奏,效果也不错,经过这一、二百年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近代有徐涤生先生,还有林毛根先生的老师张汉斋先生都是潮州派的大师,现代就是林毛根先生了。
活五调实际上是活三五调,传统一般是唱F调的固定调,首调si要降但不到bsi ,re要升但不到#re,还有旋律上行和下行的音高又不一样,在很多小地方有微妙的变化,所以音乐语汇掌握起来就很难。
所以我看要学他们的音乐,还是要先学他们的语言和戏曲,包括丝弦乐等,独立的学古筝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