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弘扬焦裕禄精神:采访小分队参观兰考民族乐器厂
    点击数:2240    更新时间:2009/12/9 23:18:34    收藏此页

 

记者们在中原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展厅参观该厂出品的古筝

  12月8日 阴 河南省兰考县

  起床的时候看见外面有打湿的痕迹,要下雨的样子。晨起跑步的罗科带回天气不算寒冷的情报。

  上午参观中原民族乐器厂。由于焦裕禄的倡导,泡桐已经在兰考大地遍地开花,由此衍生出乐器制作、家具生产等相关的庞大产业。泡桐是制作乐器面板的良好材料,乐器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国古筝琵琶类乐器的面板大部分来自这里。包括著名的敦煌品牌在这里也有两个车间,古筝大师王中山曾来过这里参观。

  展厅里形制各异的古筝济济一堂,还有的象蝴蝶展翅一样可以折叠,颇为稀罕。记者们大都五音不全,只知道东撩西拨叮当有声,对方的专业介绍实在有些对牛弹琴的意味。

  又有琵琶挂满墙,高低错落,环肥燕瘦,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形态各异的女子,在陈逸飞的《浔阳夜月》里低眉信手,各通款曲,耳边便似乎回旋着林海的《琵琶语》。美女记者杨怿华故作暧昧地说,琵琶的音色很“撩人”。一帮男记者们便纷纷不怀好意地联想到昆曲里 “琴挑”的折子,以及司马相如勾引卓文君私奔的桥段,不过那是古琴。展厅里还有少量的笛子和巴乌,这一马平川的地方几乎看不见活的竹子,真是难为他们了。

  去了车间参观乐器制作的各个环节,几乎都是手工制作,那种用心与专注,视我们如不见。便觉得,用心制作的乐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只看你是否识她。倘若遇人不淑,便也喑哑了青春,黯淡了光华。这一点,人器同理。

  记者刘凯在观看琵琶生产车间时,无意中说了一句:“我的女儿正在学琵琶。”大家便“窜掇”他带一把回去。热心的厂家陪同人员就帮挑选了一把,并给了一个优惠价。

  顺道去看了黄河。几十年前,这里是兰考洪涝灾害的源头,毛泽东1952年在开封对河南省的领导说过,你们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今这里大坝雄伟,江流平缓,再忆从前,恍若隔世。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黄河都是一种母亲般的情结。大多数记者都是第一次看到黄河,河水自灰白的天边缓缓而来,平静得几乎看不见流动,只在拐弯处显出丝绸般的皱褶。这里是黄河拐弯的地方,但因为少了固有的雄壮与激越,一向游客寥寥。江中有一线沙洲,雾气中影影绰绰。两只鸟从空中掠过,不知那寂寞的沙洲是否寒冷。

  采访小分队还依次参观了几个企业,有做家具的,有做板材的,居然还有专业生产棺材的。那些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一如平原上生机勃勃的泡桐,在每一个春天到来的季节里蓬勃拔节。

  古语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今天小分队见了黄河,心却不死,因为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曾经为害的黄河治理后正在哺育滋润着兰考的平原大地;见了棺材却不曾落泪,因为以泡桐为原材料的板材产业正在兰考大地上蓬勃壮大,给兰考人民带来无尽的福祉。

  明天就要离开兰考前往开封了。再见,兰考。(中国赣州网特派记者杨怿华、刘凯、胡怀军、周善汉

本网记者在中原民族乐器厂了解乐器生产流程。

参观完中原民族乐器厂,本网记者购买了一把琵琶带给女儿。

总页数:1   1    

上一篇:2010年艺术特长生报考流程   下一篇:2009年12月19日王中山大师迎新年贵阳音乐会目录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