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在港期间,他为香港电影《家》、《春》、《秋》、《绝代佳人》等配乐演奏古筝,用古筝和吕文成、梁以忠等广东音乐名家合奏《汉宫秋月》、《鸟惊喧》、《流水行云》等广东音乐名曲,深受听众的好评。刘天一还与粤剧名伶新马师曾合作,在演出《客途秋恨》时试用古筝伴奏南音,令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上世纪50年代初,刘天一在香港独奏古筝名曲《蕉窗夜雨》、《塞上吟》时,由著名的粤乐名家邵铁鸿用洞箫伴奏,并被灌制成唱片而畅销南美洲等地。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后创作的《纺织忙》,至今仍被音乐学院列入重点教材。
为了开拓古筝曲目,用音乐塑造劳动工人的形象,刘天一决心创作新曲——《纺织忙》。1955年初,他深入到广州市纺织路河南纺织厂体验生活,并将纺织工人勤快而忘我的劳动场面,用音符跃然纸上。为了使《纺织忙》具有广东特色,他解放了左手,采用双手弹奏法。至此,《纺织忙》一曲能创造性地模仿纺织机的节奏,且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表现了纺织女工劳动场面以及其内心的喜悦。
《纺织忙》脱稿并确定指法后,有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寓所阳台试奏,当那明亮清晰的乐音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引来了居住在凤凰岗附近的工人及知音倾听。他步出家门,征询听众的意见,随后还返回河南纺织厂,将刚完成创作的《纺织忙》弹奏给工人听。一位年轻的纺织女工笑着说:“你的古筝琴弦很像我们的纺纱机,弹出的节奏亦犹如我们的机器有规律地响着。但不同的是,我们的纺织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作业时要戴着耳塞,而观看你演奏《纺织忙》时,就要摘除耳塞,尽情地享受古筝发出的美妙乐韵。”
1956年,他参加全国音乐周,他的古筝独奏深受观众欢迎。刘天一逝世已20年了,他深爱的古筝———这一优秀中华乐器,就像艺海中的一朵金花,在今日已风靡珠三角、香港乃至东南亚。而刘天一深入工厂体验生活、创作新曲的精神,应该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今年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刘天一逝世20周年,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独奏古筝名曲《蕉窗夜雨》、《塞上吟》时,由著名的粤乐名家邵铁鸿用洞箫伴奏,并被录制成唱片畅销南美洲等地。
上世纪30年代起,刘天一开始练习古筝。上世纪60年代他曾对我说:“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乐明亮华丽,表现力丰富,既可表达高山流水、幽静如画的意境,又能表达出急风骤雨、万马奔腾之势。”
在港期间,他为香港电影《家》、《春》、《秋》、《绝代佳人》等配乐演奏古筝,用古筝和吕文成、梁以忠等广东音乐名家合奏《汉宫秋月》、《鸟惊喧》、《流水行云》等广东音乐名曲,深受听众的好评。刘天一还与粤剧名伶新马师曾合作,在演出《客途秋恨》时试用古筝伴奏南音,令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上世纪50年代初,刘天一在香港独奏古筝名曲《蕉窗夜雨》、《塞上吟》时,由著名的粤乐名家邵铁鸿用洞箫伴奏,并被灌制成唱片而畅销南美洲等地。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后创作的《纺织忙》,至今仍被音乐学院列入重点教材。
为了开拓古筝曲目,用音乐塑造劳动工人的形象,刘天一决心创作新曲——《纺织忙》。1955年初,他深入到广州市纺织路河南纺织厂体验生活,并将纺织工人勤快而忘我的劳动场面,用音符跃然纸上。为了使《纺织忙》具有广东特色,他解放了左手,采用双手弹奏法。至此,《纺织忙》一曲能创造性地模仿纺织机的节奏,且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表现了纺织女工劳动场面以及其内心的喜悦。
《纺织忙》脱稿并确定指法后,有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寓所阳台试奏,当那明亮清晰的乐音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引来了居住在凤凰岗附近的工人及知音倾听。他步出家门,征询听众的意见,随后还返回河南纺织厂,将刚完成创作的《纺织忙》弹奏给工人听。一位年轻的纺织女工笑着说:“你的古筝琴弦很像我们的纺纱机,弹出的节奏亦犹如我们的机器有规律地响着。但不同的是,我们的纺织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作业时要戴着耳塞,而观看你演奏《纺织忙》时,就要摘除耳塞,尽情地享受古筝发出的美妙乐韵。”
1956年,他参加全国音乐周,他的古筝独奏深受观众欢迎。刘天一逝世已20年了,他深爱的古筝———这一优秀中华乐器,就像艺海中的一朵金花,在今日已风靡珠三角、香港乃至东南亚。而刘天一深入工厂体验生活、创作新曲的精神,应该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图为刘天一在演奏古筝。
 |
这张照片珍贵地记录下现在人们很少能看到的舞台装饰与扮相。广州 马任达 戏剧
我外公对京剧武、旦、青、文、丑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山东烟台至关东大连、旅顺一带都小有名气,这张是我家仅存的他年轻时的剧照之一,离现在近一百年了。
这张照片珍贵地记录下现在人们很少能看到的舞台装饰与扮相。
|
 |
1930年,方人定(左三)和夫人杨荫芳(左二)在日本游玩。 |
 |
1931年,方人定夫妇在日本游泳。 |
 |
1935年,方人定夫妇的合照。 |
美术
我的父亲方人定(1901~1975)和母亲杨荫芳(1902~1990)是一对艺术家夫妻,他们都是中山人。
父亲方人定是著名国画家、理论家、书法家、岭南画派艺术大师。他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杰出代表之一,岭南画派领军人物之一。他早期以山水花鸟画为主,1929年后,潜心钻研人物画兼写花鸟走兽。父亲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理论家,造诣颇深的书法家,并兼攻古典诗词,晚年给我们留下不少功力深厚的书法作品和体现画家高尚情操的诗词。
母亲杨荫芳从小志于艺术,1929年考入日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本科学习,1930年与留学日本的父亲方人定结婚。她以油画创作为主,1934年四幅作品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华旅日作家十人展”中展出。母亲晚年的作品多次在广州市文史馆书画展览展出,作品有《荔湾一角》、《常餐准备》、《四喜图》、《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