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是我国的“音乐之本”,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者,如何对学生进行关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是音乐教师们很关注的问题。于是,北京市丰台区芳星园中学的张妍、胡娣、王璞琨等三位教师利用学校周边的课外资源,带领学生感受了一把民族音乐的魅力。 丰台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是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可以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中心开设了古筝、二胡、笛子等传统民间乐器的课程,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了解并有机会亲身体验我国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文化。于是,芳星园中学的三位教师便带着学生走进了劳技教育中心,开始了一场民族音乐之旅。 教师将本次教学课程的重点定位为了解我国古代民族乐器古筝、笛子的构造和起源,要求学生在学习演奏古筝和插口笛的过程中,重点感受这两种乐器表达音乐情感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民族乐器及民族音乐的喜好之情。 教学过程中,中心的两位专业教师都采用先介绍古筝、插口笛的构造、起源和发展,再示范演奏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两种乐器的外观和音色。学生则通过先看—再听—体验手(口)弹(吹)的过程,了解两种乐器的构造、起源和发展,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音乐美和艺术美,对学生课内学习民族音乐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填充题和简答题。选择题是为了解学生的课余活动及对民族乐器的掌握情况;填充题是考察学生对古筝和笛子的有关知识,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考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是否认真;简答题意在考察学生对这次实践活动的知识上的收获和思想、情感方面的体会及转变。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通过活动,学生在音乐知识上有一定收获,了解了古筝和笛子的发展史及基本结构,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最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学弹古筝、学吹笛子。特别是当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弹奏出几个简单的乐句时,那种激动难以用语言形容。有学生在感受中写道:“这些乐器为我们呈现出古人的智慧,传承了我们祖先的文明。我深刻地认识到民族乐器的重要性,是它们告诉我们中国的古代史,是它们告诉我们人类的辉煌。”
点评—— 有些学生很喜欢民族乐器但没有条件去学,还有些学生是对民族乐器不太关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新认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音乐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在安排音乐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注重实现教育性,而不是简单地学会演奏某种乐器,要从简单的学习中领会更深层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美德教育,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再联系自己,就有了新的体会,这样的教育如清泉,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