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攀登----记青年古筝演奏家朱蕾
    点击数:2148    更新时间:2009/10/21 1:36:52    收藏此页

    朱蕾说话细声细气,给人很文静的感觉。让我不禁对她在台上弹琴时的情景充满了好奇。初次见面,她的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手指修长,纤细白皙,手形很美。朱蕾话语不多,只有在谈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时,她的眼睛才突然生动起来,话语也开始变得活泼。

    待到听过她的两张唱片《南乡子》、《巴黎天空》后,我觉得,朱蕾无愧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朱蕾是我国当今坛一位有着精湛技术和刚柔兼备、极富感染力的表演风格的优秀青年演奏家。”听她充满灵性的音乐,你会在瞬间被带入到音乐的意境里并沉迷其中,这不得不说是朱蕾具有的独特魅力。换言之,朱蕾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的演奏,更是她内心蕴含的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与古筝结缘

    尽管父母都不是学音乐的,但朱蕾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进入幼儿园后,她跳舞、唱歌、主持节目,还参加过《七巧板》栏目的比赛,并获得舞蹈二等奖。朱蕾的父母一直觉得,既然孩子这么喜欢唱歌跳舞,应该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问题是,孩子喜欢什么乐器?让她学什么好呢?

    说到如何与古筝结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我小时候看《射雕英雄传》,黄蓉第一次女装出场,在一个有瀑布的地方,她束着长发坐在一条船上弹着古筝。我当时觉得,她怎么那么漂亮呀,如果我也能学弹古筝就好了。”这也许是朱蕾对于古筝的最直观的感受了。6岁那年,朱蕾的外婆在报纸上看到南京艺术学院有一个古筝学习班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朱蕾的父亲。朱蕾的父亲虽然不是学音乐的,但他非常支持朱蕾学习艺术,学习乐器。于是,朱蕾的父亲带着朱蕾去南京艺术学院报了名。“那个班其实是针对更大一些孩子的,但阎爱华老师还是收下了我。她也从来没教过这么小的学生,我是第一个。”朱蕾回忆道。

    阎爱华是南京艺术学院有名的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在古筝界也很有名气。“阎老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几乎吃住都在她家。有时候出去演出,时间来不及她就背着我跑。非常幸运的是,在学习古筝的道路上,我从来没有走过弯路。一来我自己确实喜欢古筝,可谓对古筝情有独钟;二来启蒙老师好,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朱蕾每天几乎都要弹七八个小时的琴,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练琴的过程真的非常辛苦。尽管喜欢,但有时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记得有一次朱蕾说不想练琴了,妈妈说:“行,既然你自己不想练就算了,不要练了,把琴卖了吧,不要了。”朱蕾一听,哇哇大哭起来,说:“不行,不能卖,我要练琴。”

    就这样,朱蕾在阎爱华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很快就崭露出音乐天赋。7岁那年,由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曹正担任主评委,在扬州举办了一次“全国少儿古筝邀请赛”,古筝界几乎所有流派的代表都参加了。朱蕾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第一名,在古筝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时朱蕾学琴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我有向上攀登的欲望

    1989年,朱蕾参加了“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得大赛少年组第一名。回到南京后,朱蕾举办了个人古筝独奏音乐会。不久,台湾风潮唱片公司驻上海分公司找到朱蕾,希望能录制一张古筝唱片。“我记得唱片公司专程到我南京的家给了我父母500块钱。我当时非常兴奋、非常自豪,很有荣誉感。”朱蕾也以9岁的年龄创造了中国音乐界录制个人专辑和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年龄最小的记录。朱蕾被古筝界称为音乐神童。

    1990年,朱蕾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看中,破格录取,那年朱蕾10岁。“考上音乐学院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走专业的道路。在这之前我一直没有这种意识,只是觉得自己喜欢古筝,喜欢弹琴,喜欢获奖时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回想起来当时我父母还是很坚定地让我走这条路,但其实也有点冒险,因为并不知道我是否能学出来。我的运气也很好吧。”

    进入附小后,朱蕾师承于王世璜老师,一年后王世璜老师退休,朱蕾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李萌教授至今。从附小到附中再到大学、研究生,朱蕾的履历是沉甸甸的获奖经历和成绩:荣获中央音乐学院甲等奖学金,“东方杯”全国青少年古筝演奏比赛二等奖,傅成贤纪念奖学金三等奖,“建邺杯”中国古筝邀请赛专业组特别大奖,“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表演奖,文化部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筝青年专业组银奖,2009中国民族音乐新作品评选活动原创组第一名,参与录制多部在海内外发行有广泛影响的示范教材,主编出版了《古筝常用调音阶对照卡》、《古筝快速识谱拼图卡》等系列教材,发行《南乡子》、《巴黎天空》两张专辑……

    她曾应邀出访了奥地利、美国、德国、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报》、《人民音乐》、《文艺报》等众多媒体给予报道。

    朱蕾一直说自己运气好,碰到支持自己的家长、碰到关心自己的老师、碰到崭露头角的机会,但也许常人很难想象,好运气的背后是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每天七八个小时全部用来弹奏古筝,在别的孩子出去玩耍的时候,朱蕾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琴房度过的。而音乐,是幼小的朱蕾摆脱寂寞的唯一办法:“自己那时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也常常想家,但现实就是父母不在身边,只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听音乐和练琴上。”孤独的时候,朱蕾是靠听古典音乐度过的,然后到琴房练琴。“我喜欢古典音乐的氛围,喜欢深刻的音乐作品,也喜欢思考。我觉得听交响乐有助于人的性格成熟。”

    一个学琴的女孩子,10岁离开父母来到北京,期间经历的痛苦到底有多少?是什么支撑着她一直坚持下去?朱蕾笑言,自己因为从小就属于好学生,家长、老师、周围的人都对自己充满了期待,所以学习上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也因为经常获奖,得到名次和奖励,所以,朱蕾会自觉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永远有着一种向上攀登的欲望。“进入附中后,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起来。不过,搞音乐的孩子相对来说可能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强一些,而且因为竞争太激烈,也没有太多时间允许我去感受压力,只能把压力化为练琴学习的动力。”

    要表现的是音乐而不是技巧

    古筝基本曲目的学习往往只需要两三年时间。进入附小前,朱蕾已经把古筝必弹曲目都弹奏了一遍。在朱蕾看来,这只是学习了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而真正进入音乐,对音乐有所理解,并在自己的演奏中表现出来,却不是几年可以学到的。技与道的关系,在《疱丁解牛》中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从学习技术到表现音乐,朱蕾经过了从附小到附中,再进入大学直至研究生的漫长学习过程,“它需要人一生的学习和修养。直到现在,我可以说在技术上已经过关了,但对音乐的理解却如同对人生的理解,永远不会停止。”

    进入正规音乐学校后,朱蕾对古筝的学习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一方面把以前学琴的一些毛病纠正过来,更重要的是学习新作品。“每学习一首新作品,我往往会把整个乐曲、乐段,小到每个小节甚至每个音符进行多次分析推敲,这样,每个小节甚至每个音符上都带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要让演奏出来的音乐真正代表自己的心声。”

    古筝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弹奏者指尖的拨动、马的传导及共鸣箱的作用而传播开来。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但演奏者触弦的角度、力度、深浅、快慢等,是影响古筝音色、音质更为重要的因素。同样一架琴,不同功底、水平的人去弹,出来的音乐及感觉是不一样的。优秀的演奏家和普通的学琴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演奏家懂得如何运用技巧以及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和自身音乐、文化修养来传达音乐内涵。“小时候弹奏的那些曲目,长大后,随着演奏技巧日益成熟,人生阅历的增加,对曲子会有新的理解。有的曲子小孩子也能弹,但弹奏出来的意蕴和成熟演奏家弹奏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

    业余时间,朱蕾花大量时间听大师的音乐作品,帮助自己理解和分析作品,通过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不同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的演绎等,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提高和完善自己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然后转化为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绎作品。“演奏者是音乐内涵的传达者。任何一位艺术家没有技巧都不可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在演奏中,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作者对曲子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情感依托,演奏者个人的体验是否深刻和到位。因此,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者带给观众的感觉也许是完全不同的。对于艺术家而言,最终决定艺术水平高低的,不仅仅是技巧,而是她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这最终决定于她的文化修养。”

    就这样,朱蕾从一位古筝演奏者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这一步,用了20年。

    我喜欢音乐的自由

    在学习的过程中,朱蕾会尝试去演奏各种风格的曲目。针对朱蕾,她的恩师、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李萌教授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其他学生不太一样。“李萌老师从来不会去限制我、规定我弹奏什么风格的曲子,而且李萌老师本人就是一个很能接受各种风格的曲子的人,她会比较放手让你去发展自己的个性。”朱蕾从李萌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开始尝试作曲。

    朱蕾曾经写过一首诗:“旧池鹅公近,清涟弄桥影,峭岸缀荷色,南山古月明。”根据这首诗歌的意境,朱蕾为多声弦制古筝写了一首曲子《月华听荷》,作品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遐思。《月华听荷》荣获2009中国民族音乐新作品评选活动原创组第一名,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了唯一一枚奖牌。

    大学生活开始后,朱蕾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并参与学校一些乐队的演奏演出,以及和一些优秀的演奏者成立乐队组合,做一些新民乐方面的演出。朱蕾很喜欢和大家一起探索研究改良古筝方面的事情。读研期间,朱蕾无意中看到谭盾写的箫重奏曲《南乡子》。看到谱子的那一瞬间,朱蕾觉得非常兴奋。“我当时觉得,这首曲子太好了。很多人觉得这首曲子很怪异。其实,谭盾这首作品虽然是用先锋的手法来写,但他的音乐所包含的意蕴特别古典,从音乐的意图、气息来说,弹起来很痛快过瘾。里面有类似打击乐感觉的技巧都是用古筝做出来的音色。”巧的是,这首曲子20年前由朱蕾的恩师李萌教授首次弹奏,时隔20年后朱蕾首弹。

    因为喜欢谭盾的《南乡子》,朱蕾研究生毕业论文《谭盾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品及古筝演奏分析》是完全按照作曲系的要求来完成。由于平时总是在思考琢磨这些事情,所以完成论文对于朱蕾来说并非难事,只是如何把自己要说明的东西说清楚明白。论文写完后,由于朱蕾独到的视角,以及作为演奏家的独特感受,使得朱蕾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准确透彻,她的论文因此获得很高评价。

    读研期间,朱蕾受北京天天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主编出版了《古筝常用调音阶对照卡》、《古筝快速识谱拼图卡》等系列教材,一经推出,反响不凡。这套教材是针对小朋友学琴专用的。“古筝弹奏时会有一些调性关系,但有的孩子学琴时还不太清楚这种关系,那么弹奏时如何准确转到要弹奏的那个调上面呢?于是我做了一个工具卡,非常简单,只要你把卡放在琴旁边,对照一下就知道首调音高和固定音高的关系。”

    2007年,朱蕾举办了研究生毕业专场演奏会。那场音乐会,朱蕾一共演奏了7首曲目,可以说是7种风格。在同一场音乐会上,要演奏风格如此迥异的作品,没有扎实的功底是无法做到的。“我选择的曲目的确跨度很大,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学习古筝这么多年了,想把自己完全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我。演奏会还算成功吧,我自己还比较满意,我给自己打90分。”同年,朱蕾开始担任中央音乐学院考级考官及特聘教师,并出版了一套针对中高级古筝学琴者的系列教材《突破古筝快速演奏技巧》,获得不俗反响。很多学琴的人都觉得这是一套针对性强、非常实用的教材。

    对于朱蕾,她的老师李萌教授这样评价:“朱蕾是个很有天赋、勤奋好学、为人真诚的学生,多年的音乐熏陶使朱蕾的专业水平和音乐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朱蕾是当代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之一。”这是对朱蕾多年来学习、演奏的最高评价。

    领悟与探索

    2006年,朱蕾在“普罗艺术”旗下相继出版了两张个人专辑《南乡子》、《巴黎天空》。这是两张风格完全不同的音乐专辑。专辑《南乡子》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朱蕾这些年来在古筝演奏方面的造诣,突出了朱蕾刚柔兼备、音乐风格跨度大、驾驭作品能力强的特点。专辑《巴黎天空》则显示了朱蕾的古筝演奏技巧以及近乎无可挑剔的领悟力和创新能力。《巴黎天空》中的曲目选择均来自传统古筝音乐范畴之外,包括了爵士、香颂、电影音乐、蒙古民歌以及部分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等各种类型的音乐,经过音色含蓄清澈、意境幽远的古筝处理和演变后,变得异常空灵起来。专辑一经推出,其精湛技艺立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但朱蕾从不满足于演奏一些已经得心应手的曲目,对于古筝,她也不满足于固有的传统。从小学习、演奏古筝,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对于朱蕾来说,她太熟悉古筝这种乐器,太了解古筝固有的音色,但同时又觉得古筝还有很多很多可待发掘的东西。而古筝像是朱蕾一件永远玩不厌的玩具,总想琢磨研究古筝音色上的变化。“因为一直功课比较好,所以有很多时间,没事可做就琢磨得多些。有时候我在琴房坐半天都没声音,就是摸摸琴,找找音色,琢磨这个乐器除了平时的音色外还能有什么不同音色变化。我希望把这个乐器以及这个乐器所能产生的音响效果研究透彻,如果有新的东西会激发我的感觉。”

    有一次朱蕾在一根琴弦上找到12种音色,“在那根琴弦上我又找到无数个泛音点,好玩极了。记得当时弹奏《巴黎天空》时,要做出一个曼陀林的音色,模仿曼陀林这种拨弦乐器的声音。古筝是完全可以做出那个音色来的。包括我弹《蒙古小调》,古筝可以变化成那个音色。当然,音色的变化需要靠平时很多次的试验才能找得到。我很庆幸的是,自己学习的是弹拨乐器,尽管简单,但有待开发和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朱蕾不让自己被限定在某种风格中。作为一名演奏家,如果每天弹奏的都是非常古典严肃的音乐,会觉得很疲惫;但如果常弹奏一些非古典的非常轻松的音乐作品,又会对演奏手法和技巧有影响。朱蕾的理想是保持住自己的本色,但尽可能多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做音乐的人很容易沉迷到某种音乐中去,这样音乐的面会越来越窄;可是不沉迷又不行,因为不沉迷又无法演奏出那种意境。所以,一个好的演奏者要有瞬间就把自己带到音乐的那种意境中去的能力。这就需要演奏者掌握好平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音色,包括演奏手法的控制、掌握分寸、把握住那个点。”

    演奏之余,朱蕾开始将兴趣逐渐转向研究探索和开发古筝这种乐器的潜力上,希望能尽力多挖掘古筝的音色变化。“我希望今后的方向更多地转到研究方面,从作品上不断加深理解。深入研究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你自己必须是演奏家,有着很好的技巧。如果你不会弹琴,仅仅是纸上谈兵,是不太能深入研究的。我也读过一些纯理论性的文章,能看出来作者在技巧上可能还是有局限性;还有一些专业作曲家的作品,是非常好的作品,但可能并不适合古筝演奏。”

    作为一个职业演奏家,朱蕾总想着如何能让音乐更动听、音色变化更多。“我总想着变化古筝的音色,所以我现在经常听西方民间音乐的碟,听听其他乐器的演奏。作为一个演奏者,首要任务是演奏作品,保持好自己的技术;其次,尝试自己写曲子,作曲方面我自己现在也尝试了一些,然后做一些理论研究。我现在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机会把我这些年学习的心得体会,我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通过作曲、录碟、演出等方式传达出来,把我认为好的东西推荐给大家。”

    现在,朱蕾每天仍会用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练琴,保持手的能力。用她的话说:“习惯了,就像吃饭一样,成了必须做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没有练习,我会觉得很难过。”演奏家最精华的时间段在20岁至40岁之间,如果不坚持练习,是很难保持住好的状态的。“李萌老师刚刚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奏会,真的很佩服她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我希望以后也能像她一样,一直保持好的状态,不断举办个人演奏会,还要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古筝,喜欢音乐。”朱蕾如是说。

总页数:1   1    

上一篇: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获奖名单   下一篇:“秦筝归秦”周延甲作品古筝音乐会——西安音乐学院六十周年校庆音乐会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