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论文
 
韩江丝竹数“情筝”——潮州筝流派的形成
    点击数:2105    更新时间:2009/11/2 20:04:15    收藏此页

 是由陕西传入潮汕地区,约在秦王统一中国时期,故而至今潮汕人习惯称为“秦”,或另造一方言字曰“情”。
        潮州何时成流派,应是源远流长,但始于何时则因文献不足,只能按掌握资料为据,采取断代方法其一斑。有史可稽者,是本世纪20至30年代间,揭阳林永之先生,负笈燕京,传艺于谭步溟、史荫美,史又授之梁在平。流传的乐曲有《寒鸦戏水》、《锦上添花》、《平沙落雁》、《粉红莲》、《昭君怨》、《登楼》、《混江龙》、《小梁州》、《清平乐》等曲。这是南北传的基础。
         对于林永之先生师承何人,已无从查考,但以他作为代表潮汕地区的传派,“南北传”奠基人应是当之无愧。
     现将潮州流派系统表示如下:
      潮州流派系统:

李嘉听→安埠二老
           →刘陇刘农炎→海山徐涤生→杨秀明
           →砂尾麦稞李→阿灶
           →澄城佘永鸿→澄城洪如炎→砂戏黄长富→黄辉远
                      →砂尾李梅道
                      →澄城高哲睿
                      →澄城李少白
                      →澄城陈景芝
                      →澄城陈富顺
                      →澄城高哲睿→高百坚

阿三一、洪佩臣→郑映梅→蔡远涛、杨广泉
                  →张汉斋→钟奎、林毛根
                  →王泽如→洪明义、苏文贤

        如表所示,以传人论,有李嘉听,洪佩臣两大流派;以分工论,李派人以从事普及和业余活动者较多,而洪派人则多从事专业工作者为多。洪、李两派在传谱上基本一致。
        另外,流寓于海处尚有一重要流派,即新加坡余娱儒乐社组织,据陈蕾士《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载:潮期末年有业余潮乐家:陈木锦、郭廷通、陈喜添、陈文杰、黄司才、林再乾、陈子栗、郭纯畲、杨添文、赖福星、洪六、张淑文、陈文仪、陈复初、吴卓臣、陈亚愚等倡议创设余娱儒乐社于新加坡市区。于1911年正式宣布成立。儒乐社一词为袭用潮州本土业余乐社之名。汕头最著名儒乐社为“公益儒乐社”创设于宣统年间,……新加坡余娱儒乐社与汕头公益儒乐社在创社历史上是属于兄弟社。而两地两社社员之经常来往,互相切磋,则更不必说,故余娱社员多来自汕头。“余娱儒乐社成立至今已历六七十年,发起人已全部成为古人,但因后继有人,历届主持社务者皆能发扬先人之遗志,不独乐社继续存在而且日见发展。……”(《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8-10页)
        以上是以“潮流派系统”为根据。此外,尚有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在潮汕地区享有盛名的棉阳萧韵阁先生。已是年逾耄耋的老人。萧先生精于潮、表象琶和潮乐理论研究并作曲等。曾撰《五声调工尺谱》一册,计收录潮观、汉调曲一十六首和自作曲谱《蕉声四调》、《渔樵问答》等。
        摘自《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作者为曹正先生。有删节。

总页数:1   1    

上一篇:后起之秀的浙江筝艺流派   下一篇:论古筝的“颤音”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