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学筝指南
浙江筝曲特点 福建筝曲特点
点击数:2130 更新时间:2009/12/14 12:43:32
收藏此页
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
筝
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近代多以合奏或伴奏的形式在民间“丝竹乐”“杭滩”中使用。
当时的浙江
筝
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
筝
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pppppppppppp;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
演奏
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主要曲目是“杭州丝竹乐”“弦索十三套曲”以及“杭滩”中的曲牌,如:《三十三板》《刺绣鞋》(又名《灯月交辉》)《
高山流水
》《小霓裳》《云庆》《郁轮袍》(又名《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浔阳夜月》《普庵咒》等。
演奏
已出现了“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近代知名
筝
人有蒋荫椿、王p之、朱又雪、邱与石、吴汝金等。
1956年王之先生任上海音乐学院
古筝
专业教学工作后,一他为主,带领了一批学生对浙江
筝
曲谱和
演奏
技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充实和发展。六十年代以后,上海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
演奏
家,创作了一批以浙江
筝
艺流派技法为户的曲目,从而在国内外的专业教学和表演舞台上崛起,成为卧果各大
筝
艺流派的后起之秀。
由于浙江
筝
曲是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故几代
筝
人,着力在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对比等方面加以丰富和充实。
在
演奏
技法上除继承传统的浙江技法外,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
演奏
技法,同时对其他
筝
艺流派的技法也加以学习和发展。
乐器形制上,将原来
筝
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p);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
筝
弦。
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
与其他
筝
艺流派相比较。浙江
筝
派的主要特点是:
一、部分曲目突破了
古筝
传统的严格五声音阶调弦定音和
演奏
中“移柱转调”;如:《海青拿鹤》。这为新
筝
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
二、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质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对音乐的表现幅度增强了,这为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对比创造了条件,在创作的
筝
曲中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更易表现时代精神。三、主要
演奏
技法特点有:
1.摇指:这种技法有别于大指大关节(或小关节)的快速“托”“劈”,即“轮指”。而是右手大指的甲片在手形自然半握掌、食指撑住大指,以腕为轴的快速往返摆动(也有人用小指支撑住前岳山外侧以稳固手型的运动)。由于此技法能调动臂、腕的力量,故力度较大,触弦频率较快,并能保持持久。一般每拍分解成八个三十二分音符,即将p奏成平均的ppppp。这样对旋律中需延长的音符时值,以多次出现的音符重复而取代了单纯靠
筝
弦震动后的自然裹竭的延长。从而就更理想的解决了旋律的歌唱性。具体可分为:
“长摇”:二拍以上的摇指。均匀的摇指,形成连绵不断,起伏跌宕,情意万千的旋律线条。如配以左手弹奏的声部,两手不同声部的对比更为突出。
“短摇”:摇指在一把以内的运用。一般为pp..节奏型。此技法发音短促,音色明亮而饱满,节奏感强。
“扫摇”:快速、连续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第一个音符以右手中指勾指(有时用“连勾”技法连续勾二、三个音符,形成五声音阶的短促上行琶音效果),后面三个音符以短摇技法弹奏。这种技法能产生激昂有力的音响效果,善于表达铿锵有力的旋律音调。
2 .快四点;即快速的勾、托、抹、托技法的组合技法。其特点是速度快,强调勾指重音,力度大,易使旋律流畅秀丽,节奏明快、活泼。
3.快夹弹:即快速抹、托技法的组合运用。这种技法除速度快的特点外,并在乐曲中使用的次数较多,再时与“快四点”相组合运用,能使旋律线更加清晰,犹如珠落玉盘。
4.点指:即两手食指快速交替抹弦,有时也以右手中指勾弦、左手食指抹弦,右手食指抹弦,左手食指抹弦的指序交替组合,可由弹奏同度音扩展到八度音程乃至八度以上的音程大跳。这种技法可使旋律气氛热情、气势宏大。
5.快速点弦:浙江
筝
曲中除有一般的左手吟、揉、滑、按的技法外,更多的采用短促的升高、还原的“点音”按弦和快速的上、下滑音技法。
6.提弦:用左手大指和食指(或大指和无名指)将弦提奏,一般在低音区使用,起强调节奏性及和音的作用。这种技法又派生出两手结合的上、下行琶音技法,可达到低音深厚过度到高音明亮的音色变化效果。
7.左手由单纯的伴奏型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到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综上概述,无论从曲调的电压文静、浑厚古朴、含义深邃,还是层次多变、气势宏大,浙江
筝
艺流派都以其独特的风韵,在祖国各派
筝
艺中大放异彩。
闽
筝
(福建
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
筝
为“闽南
筝
’”。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
古筝
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闽西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
古筝
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的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西南各县盛行着一种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种民间器乐
演奏
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以
古筝
做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和云霄两县最为讲究。
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
演奏
极为盛行。诏安城内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其影响最大的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乐馆以乐会友,夜临乐声四起,热闹非常。张永固先生自操
古筝
,还配有弦、竹弦、洞箫、小三弦、双清等乐器和合。
演奏
者七、八人,多至十多人。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云霄县和漳浦县“会乐”活动也非常领繁。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组织和活动,但
古筝
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唯城内的“振德剧社”的古乐合奏。有陈友章先生主奏
古筝
,古朴淡雅,还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蒙古筝曲特点 朝鲜筝曲特点
下一篇:
潮洲筝曲特点 客家筝曲特点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