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与孩子“沟通” 多给孩子“空间”
心理咨询专家值守晚报热线,就“孩子情商培养”与家长交流 情商,主要是指一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能力。昨日下午,共青团贵阳市委权益部部长蔡云,共青团贵阳市委心理咨询志愿者、专职情商培训师章浩共同值守本报星期天特别服务热线,就学生假期生活以及青少年情商培养等相关问题与家长、同学进行了交流。
让孩子“多出门”
问:我是个全职妈妈,有一个5岁女儿,为了培养孩子的修养,我们让她学古筝、学绘画,本想让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培训的东西多了,也没有见孩子有多大进步。相反,我却发觉无论走到哪里,孩子要不是不懂礼貌,就是非常的以自我为中心。难道孩子心理有不高兴吗? 答:这位妈妈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对孩子都有美好的期望,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生活幸福、事业有成。而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成就(学业和生活)在80%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情商技巧,智力因素只占了20%。这些情商技巧包括了自信心、意志力、压力应对、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控制、挫折抵抗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父母只有找到提高孩子情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孩子更加轻松和成功。 建议:1、多了解一些情商培养的知识和游戏。3岁-6岁时是一个人85%—95%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爱心、公德心及秩序感这五大情商目标;2、训练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当“小主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可让孩子动手去尝试。传统家庭一切家务都是父母包办,孩子的爱心和独立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进行培养,所以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摆放碗筷、盛饭、扫扫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3、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伴。3岁-6岁幼儿期,家长要确保孩子有与伙伴玩的时间,比如说,每一周让孩子与几个要好的伙伴一起过家家、郊游、打球等。在与伙伴的玩耍中,孩子易于学会沟通交流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孩子出门玩,家长一定要向孩子灌输安全意识,出门前、回到家后一定要与家长打招呼等。 沟通不畅 造成困惑 问:我孩子今年8岁,放假了,他马上要参加古筝考级、书法考级,还要学习跆拳道。我现在发现孩子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懂得与人相处,不会体贴父母,而且将练琴、书法作为任务,每天为了让他练琴,我什么方法都想了,但这样做,有效果吗?我是不是方法出现了问题? 答:这是典型的亲子沟通不畅造成的困惑。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沟通问题, 8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这也是自我形象得以建立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的生理、心理独立能力的变化,他们有强烈表达意愿的需求,若父母与孩子间不及时沟通,采用父母强制型的教育方式,将会出现更多的矛盾和烦恼。 建议:1、家长应多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同时使用新的方法替代以往的家庭教育及沟通方式;2、及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真的很有天赋和发展前途,应该不断鼓励他,用他喜欢的方式帮助他,而不是一直给他压力;3、懂得与人相处是需要时间、环境和方法的,而这一切都需要家长的帮助。使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替代传统的说教,将人际交往的技巧运用在情景和游戏中,将会更受孩子的青睐;4、让孩子学习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古筝培训学习计划。
自己想法 告诉父母
问:我今年12岁了,刚刚小学毕业,也没有布置作业,本想假期好好休息一下,谁知爸爸妈妈给我报了好几个兴趣班,有声乐、古筝班等,还请家教给我讲解初一的课程,难道每个假期都要做这样自己不喜欢的事吗? 答:你的困扰在于你既想尊重父母,而又想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假期你想通过适当的娱乐,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让自己放松、平静,但是父母总是会选择他们认为对你未来竞争有帮助的培训班,而在大多数时候会忽视你的想法。其实这个时候你需要多和父母沟通交流,选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如果总是不沟通,只会自己生气难受。其实父母始终是爱你的,你的感受需要通过沟通的方式被他们接纳和尊重。 建议:1、和父母一起制定你的培训计划,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选出你们三人都可以接受的培训计划和项目;2、制定好自己的假期活动计划。但要注意除了读书、玩电脑这类封闭型静态活动之外,还要多进行户外动态的集体活动。比如自己要多出去走一走,和同龄人或者比自己稍大一两岁的孩子一起玩。
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问:我女儿今年7岁,9月份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之前,女儿参加了舞蹈班、古筝班、逻辑思维班,现在考虑到要上学,我决定将舞蹈班停了,专心在读书前多学习一些上学时的课程,不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没有? 答:父母希望能让自己的女儿适应学业上的压力,所以提前做好准备,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应该把如何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联系起来,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懂得制定计划和目标,并能以目标为导向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点。同时,让孩子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业也有积极正向的影响。 建议:1、在进小学前应做好幼(儿园)小(学)的衔接工作。比如父母应该多花时间让孩子多了解学校情况、老师情况、小学阶段人际交往方式、上课环境等,而非文化课程;2、孩子在3-6岁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阶段。也许家长认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老师的工作,其实不然,家庭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你是一对一的面对自己的孩子,所以假如错过了最佳的时期,那我们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来帮助孩子;3、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课程上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家长首先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不懂就问,能记住老师每天的作业要求,自己独立整理书包等。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也是需要一些方法的,在这里也只能简单的举出一些例子 ,比如控制孩子看电视,打电脑的时间,在家中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可以用书本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等等。
学习与人交往技巧
问:儿子今年初二,成绩很好,家人从来不会为学习替他担忧,但是在朋友交流方面就特别的差,放假了就在家中从不出门,同学也不和他接触。我们也叫他去学习一下跳舞、乐器等培养情商的兴趣爱好,也能多和别人沟通一下,但是儿子就是没兴趣,真不知道怎么办? 答:您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而青春期初期的男孩儿,会容易因为人际问题而困扰。青春期的孩子,自我肯定参照的体系会由父母和老师主观提供的形象,转移到客观上孩子自己接触和发现的同年龄的人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确实需要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也需要提升一下自己对于自己的评价。 建议:1、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了解孩子的交往需求;2、鼓励他邀请“死党”到家里做客;3、不给孩子选朋友,让孩子在交往中拥有充分的自由权;4、采用平和地口气纠正孩子交往中的不恰当行为;5、多给予孩子正面及时的鼓励,增强孩子的自我形象肯定。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问:丈夫在外做生意时常亏损,都由我来偿还债务,时间长了,我心理也很烦躁,经常会唠叨我儿子,儿子今年15岁就辍学了,逆反心理很重,时常对我提出一些不能接受的要求,我不答应,他就认为我对他姐姐比他好,现在还有了暴力倾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答:通过你的描述,可以看出,因为长期的家庭原因,儿子受到的影响很大。他在12岁—13岁的青春期教育与培养也出现了缺失,家长经常用姐姐和他比较,让他感觉任何方面都不如姐姐,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他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与孩子也无法进行沟通。 建议:找几位心理医生,用专业的方法挖掘出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之后,家长从自身方法上调整后,再和孩子坐下来慢慢交谈。 |